15.3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器官系統生殖泌尿議員許家蓓子宮內膜癌逝,享...

議員許家蓓子宮內膜癌逝,享年48歲!「這現象」為主要症狀,9大危險因子要警覺

台北市議會民進黨議員許家蓓驚傳子宮內膜癌逝,享年48歲!據悉,許家蓓議員於今(2024)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在確診後在馬偕醫院全心全意接受治療,即便辛苦仍以樂觀態度面對。原本計劃在康復後有投入抗癌公益活動、擔任志工等規劃,希冀共同推動癌症防治,未料於9月即不敵病魔病逝。

子宮內膜癌許家蓓議員從發現罹癌到病逝僅過了4個月的時間,子宮內膜癌的殺傷力不容小覷,雖然多發生於停經後的婦女,但從許家蓓議員的案例可得知,年輕女性也必須要提高警覺!

亞東紀念醫院陳惠華醫師和蕭聖謀主任曾共同撰文指出,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為45歲至65歲,以中年婦女居多,且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為陰道異常出血,以及停經後出血,雖然大部分停經後出血的原因為良性病灶,但是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所引起。

- 廣告 -

一般而言,若在停經後出血症狀出現時及早檢查,大部分發現的癌症病程都屬早期,而早期子宮內膜癌的預後都很好,治癒率很高,第一期子宮內膜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左右,因此醫師呼籲民眾,停經後出血時切勿竊喜為「回春」,必須儘速就醫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停經後出血有哪些原因?】

除了停經後出血的症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浩醫師曾撰文呼籲婦女,以下症狀雖然大部分都不是由癌症所引起,但是婦女若發現自己身體有這些現象,最好立即就醫:

1.出現不尋常的陰道出血及分泌物

2.小便困難或不適

3.性交疼痛

4.下腹疼痛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衛教資料,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如下:

  1. 肥胖
    • 過重30磅,風險增加3倍
    • 過重50磅,風險增加10倍
  2. 低生育狀態
    • 未生育者,風險增加2倍
  3. 不正常月經
    • 停經過晚(超過52歲),風險增加2.4倍
    • 停經後常出血者,風險增加4倍
  4. 不排卵者
    • 不排卵狀況會增加風險
  5. 糖尿病患者
    • 風險增加2.8倍
  6. 高血壓患者
    • 風險增加1.5倍
  7. 長期雌激素刺激且無黃體素對抗者
    • 風險增加9.5倍
  8. 子宮內膜增生
    • 簡單型子宮內膜增生,轉變為癌症的機率為1%
    • 複雜型子宮內膜增生,轉變為癌症的機率為3%
    • 若伴隨細胞變性或細胞核變性,惡性比例可達8%及29%
  9. 乳房癌荷爾蒙治療
    • 服用預防或輔助荷爾蒙治療者,風險增加2到8倍

這些危險因子表明,生活習慣、健康狀況與荷爾蒙變化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建議定期檢查與預防。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婦科衛教資料,子宮內膜癌轉移途徑分為以下3種:

  1. 直接蔓延
    • 初期癌灶沿子宮內膜蔓延,向上至輸卵管,向下至子宮頸管,並可能蔓延至陰道。
    • 可經由肌層浸潤到子宮漿膜面,進一步擴展至輸卵管、卵巢。
    • 癌細胞可廣泛種植於盆腔腹膜、直腸子宮陷凹及大網膜。
  2. 淋巴轉移
    • 內膜癌的主要轉移途徑,常見於癌腫浸潤至深肌層、擴散到子宮頸管或癌細胞分化不良的情況下。
    • 宮底部癌灶:沿闊韌帶上部的淋巴管網,經骨盆漏斗韌帶到卵巢,並可向上擴散至腹主動脈旁淋巴結。
    • 宮角部癌灶:沿圓韌帶擴散到腹股溝淋巴結。
    • 子宮下段及子宮頸管癌灶:淋巴轉移途徑類似子宮頸癌,可擴散至宮旁、髂內、髂外、髂總淋巴結。
    • 子宮後壁癌灶:可沿宮骶韌帶擴散至直腸淋巴結。
    • 癌細胞可擴散至子宮前方的膀胱,並逆行引流到陰道前壁。
  3. 血行轉移
    • 較為少見,通常發生在晚期。
    • 癌細胞可經血行轉移至肺、肝、骨等器官。

這些轉移途徑反映出子宮內膜癌的擴散方式多樣,及早發現與治療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中山醫學大學衛教資料

亞東紀念醫院衛教資料

高雄長庚衛教資料

許家蓓子宮內膜癌病逝!別以為只是月經亂,內膜癌患者九成有「這症狀」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