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器官系統62歲名醫血管年齡僅28歲...

62歲名醫血管年齡僅28歲:靠吃就能讓血管回春、甩開內臟脂肪

「血管年齡」指血管硬化程度相當於幾歲,成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即便2、30歲年輕人,血管年齡也可能如同60多歲的老年人。血管年齡高意味者體內血液循環不良,不僅會讓外表顯老,腦出血、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機率增加,甚至可能因此猝死中風、心肌梗塞風險也大增。

輕醣飲食,削減鮪魚肚

只要持續實踐,人就能變得很有精神,周遭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上升。由於不需要健身器材,也不必上健身房,所以省下多餘開銷。我敢拍胸脯保證,這套方法投資報酬率非常高。希望各位在看完第三章以後,能一步一步的練習下去。

血管回春術除了有效剷除內臟脂肪,讓血管年齡減齡二十歲等優點,還有兩大特色:

  • 不用嚴格執行飲食限制或節食。
  • 不需要做激烈運動或訓練。

事實上,我過去的體型就是三高加二害。挺著鮪魚肚,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完全不在意吃進多少醣類碳水化合物(醣類+食物纖維)。問題是,每一公克的醣類熱量有四大卡(kcal),結果我在不知不覺中,被內臟脂肪纏身。

- 廣告 -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脂質的熱量(每公克9大卡)比醣類高出許多。攝取過多,同樣可能引起內臟脂肪問題。

然而,人不可能完全不碰醣類,也很難完全吃素。既然如此,各位不妨嘗試後文分享的方法,不但能滿足口腹之欲,還可有效解決醣類攝取過量問題。

平常吃兩片吐司改一片,減半就是輕醣

正確且健康的飲食,除了能讓血管恢復彈性與活力,更是打造體質的根本。只須牢記兩大基本規則,便能事半功倍。

近年來,減醣飲食成為新一波減重代名詞。那麼,該如何限制醣類攝取量,才對人體最有利?

事實上,醣量攝取量因個人體質活動量而異,所以很難訂出標準。既然如此,各位不妨循序漸進的從減少飯、麵包或麵食等主食分量開始。例如,平常吃一碗飯,現在就改吃半碗;早餐總吃兩片吐司,今後就少吃一片,這樣就算輕醣。或早餐不吃主食,中餐與晚餐則正常進食,藉此減少醣類的攝取量。

飯或麵包等主食減量,同時增加蔬菜分量,也應注意肉類、魚類、蛋品或大豆等蛋白質的攝取。因為蛋白質不僅是肌肉的主要來源,更有助於強化血管調整正確姿態增加身體的靈活度

除了主食與甜食,其他像是玉米、甘藷類(馬鈴薯、番薯、芋頭)、蓮藕、南瓜、栗子、蠶豆、小豆與水果(香蕉、哈密瓜、葡萄或柿子)等含醣量較高的食材,都應該避免吃太多。

若哪一天不小心破戒,也無須緊張。你可以少吃一客下午茶,或小酌時只吃毛豆,甚至第二天乾脆實踐斷醣飲食作為補救。簡單說,就是以一天或一週為單位,適時調整攝取熱量。

【延伸閱讀:水果太甜吃出脂肪肝?常見水果糖分表秒懂一天可吃多少,晚上最推吃這些】

預防血糖飆升,用餐先吃豆蔬類

堆積內臟脂肪會影響胰島素運作,導致餐後血糖值飆升。而高血糖又是肥胖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會提高糖尿病的風險及損害血管

預防血糖值飆升的最佳飲食法,就是以大豆蔬菜為主:
用餐時,先吃一小撮蒸大豆、水煮大豆或者一小盤蔬菜沙拉。我會這麼說,是基於大豆主義(Soy First,又稱為第二餐效應[Second Meal Effect],多倫多大學博士大衛.詹金斯[David Jenkins]在1982年提出的理論)的緣故。先吃豆蔬類能有效預防飯後血糖升高,並維持飽腹感。此外,蔬菜富含食物纖維,尤其是水溶性食物纖維,能減緩醣類吸收抑制餐後血糖值飆升

總而言之,不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只要牢記用餐的順序:先吃豆製品或蔬菜,再來是肉類、魚類或蛋品等蛋白質,最後才吃米飯或麵包等醣類,血糖值就不會忽高忽低

其中,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既可補充身體所需,又能達到第二餐效應,可以說是一石二鳥的最佳食材。

減重別餓過頭,吃點杏仁或白煮蛋充飢

空腹,就表示脂肪正在燃燒。若養成餓了就馬上吃東西的習慣,等於剝奪了燃燒體內脂肪的機會。

換句話說,「」正是大好時機,若我們至少忍30分鐘至1小時的飢餓感,就可以讓身體好好的燃脂。當然,空腹很難受,這時不妨喝點水活動一下身體,如趁機整理房間、打掃家裡等,藉此轉移注意力。

話雖如此,也不必太過勉強自己。假設真的餓到受不了,可以吃點杏仁白煮蛋墊肚子。空腹雖然是減重的最佳時機,但所謂過猶不及。餓過頭的話,反而會出現報復性飲食,變得更胖。

【延伸閱讀:名醫一年瘦18公斤!晚餐少一物脂肪肝消失,逆轉高血壓】


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 你最該在乎的是血管年齡,而非實際年齡,日本名醫不刻意運動的血管鍛鍊祕訣。

本文摘自

《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 你最該在乎的是血管年齡,而非實際年齡,日本名醫不刻意運動的血管鍛鍊祕訣。》
日本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名醫 池谷敏郎 / 大是文化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