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上班族而言,咖啡已成為日常提振精神的必備飲品。相信大家已經聽說過許多黑咖啡對健康的好處,但不少人因為黑咖啡苦澀,多少都會添加一點糖。近期有研究發現,飲用無糖黑咖啡可以幫助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只要添加糖入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研究:咖啡加糖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效果減半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柏賢在臉書粉絲專頁「Dr.Le李柏賢」分享,這項大型研究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主導,涵蓋三個美國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共納入150,106名受試者,累積超過366萬人年的數據。受試者每四年填寫一次飲食問卷,詳細記錄咖啡攝取量與添加物(如糖、人工代糖、奶油、奶精等)。
研究發現,飲用純黑咖啡可能有助於降低第2型糖尿病(T2D)風險,每天多喝一杯,風險可減少10%。然而,如果添加糖,降幅僅剩5%;若使用人工代糖,則降幅為7%;但若糖與人工代糖皆添加,則幾乎失去保護效果。
總結來說,研究作者指出,咖啡的健康益處,特別是對糖尿病的保護效果,可能會因糖與人工代糖的添加而被削弱。因此,若想享受咖啡的同時兼顧健康,建議選擇無糖黑咖啡,不僅有助於血糖代謝,還可能維持腸道菌相平衡,進一步提升整體健康。
加糖咖啡是否無保護力?關鍵在於「糖的添加量」!
究竟加一點糖是否會對健康好處影響這麼大?專家指出,重點是在於「糖的添加量」!根據台灣衛福部建議,在每日飲食中,添加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每天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的熱量應限制在200大卡以下。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來計算,每日的糖攝取量應低於50公克。
然而,過去一項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結果發現,在咖啡或茶中加糖,並不一定會顯著提高糖尿病風險,罹患癌症和心臟疾病的死亡率也沒有提高。
這項研究來自哥本哈根男性研究,始於1970年,共納入5249名年紀介於40至59歲的職場男性。研究初期,研究人員評估了受試者的心肺健康狀況,並收集生活習慣問卷資料。在後續追蹤調查中,醫師記錄了血壓、身高、體重,同時受試者也再次填寫生活紀錄,包括飲用咖啡或茶時是否加糖。
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員排除已確診心臟病、癌症或第二型糖尿病 的個案,最終納入2923名有規律攝取咖啡或茶的受試者,並將他們分為「加糖組」與「不加糖組」,以評估各種死亡率(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臟病致死率及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最後發現,加糖與不加糖組之間的健康差異並不顯著。
無糖黑咖啡為健康首選,加糖勿超過24克!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糖的攝取量」對健康的影響,指出在家中自行沖泡的咖啡即便加糖,通常只會添加 1~2 茶匙(約 4~8 克),這與市售含糖飲品的 高糖量有明顯區別。一般風味咖啡含糖量約 30 克(約 7~8 茶匙),而某些連鎖品牌的特殊風味咖啡的含糖量可能高達46茶匙!
因此,若能習慣飲用無糖咖啡當然更健康,但關鍵在於「糖的總攝取量」,其實適量加糖(如1~2 茶匙),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並不顯著,市售的含糖飲料或高糖風味咖啡才是健康風險主要來源。另一篇來自《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則建議每日添加糖攝取應少於 6 茶匙(約 24 克),含糖飲料則建議每週少於1杯。
除了對血糖調控的影響,李柏賢醫師指出,過量糖分攝取可能會影響腸道菌群,進而改變腸道發炎狀態,對於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而言,這可能是關鍵因素。
雖然咖啡具有多種潛在健康益處,但李柏賢醫師提醒,空腹飲用可能導致胃酸分泌增加,提高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的風險。對於胃食道逆流、十二指腸潰瘍、腸躁症等腸胃敏感者,建議適量飲用,並搭配食物,以降低對腸胃的刺激。
參考資料: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