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C
Taipei
星期五, 25 4 月, 2025
首頁大眾健康這行為最傷黃斑部!醫點名5...

這行為最傷黃斑部!醫點名5族群最易黃斑部病變,修復粒線體讓靈魂之窗明亮清晰

黃斑部病變是老年失明最主要的原因。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中間地帶,是我們看東西時候成像的中間位置。看東西的時候,通常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是花在視野的正中央,例如說我們看一群人,不是每個人的臉我們都用一樣的精力去看,而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視野中間那個人的臉上。這個人的臉就是成像在眼底黃斑部的區域,所以這個區域的感光細胞密度最高,如果使用過度,或是受到強度的刺激,也最容易受傷害。

為什麼絕對要避免在黑暗中滑手機,或是房間關燈的情況下看電視,就是因為這種中間視野和背景的亮度太明顯對比的話,對黃斑部的傷害極大,也最容易造成視力退化。如果是在傳統的電影院看電影,就沒有太大傷害,因為整個螢幕占據大部分視野,雖然整個電影院是黑暗的,但視野中間和旁邊的亮度對比不像躲在被窩裡面看手機一樣那麼大。

近年來,台灣的各大醫院眼科非常熱鬧,就像菜市場一樣,而且病人年齡層不斷下降,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有黃斑部病變甚至視網膜剝離,這就是因為3C產品大量使用,不懂得保護眼睛所致。眼睛是靈魂之窗,如果生下來就失明,那就打擊沒那麽大,但若是一個明眼人變成全盲,不但在生活上非常不便,食衣住行必須重新學習,而且在心理上會很難適應。所以,為了讓一對眼睛到老年時還是很明亮,我們就必須從小好好保護眼睛,注意視網膜、黃斑部、水晶體、眼壓,讓這些構造都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 廣告 -

哪些人容易會有黃斑部病變?

我有一個遠親長輩因為看中醫,而被誤用遠紅外線設備照射眼睛而導致失明。我的父親因為家裡添購含甲醛的衣櫃而導致視網膜出血,治療一年效果不彰後來用葉黃素複方、維生素C、魚油而慢慢穩定下來。而台灣綜藝節目「天天開心」主持人因為強光刺激治療不當引起全盲。所以說,我們要多充實一些保護眼睛的常識,免得不小心傷害了眼睛而後悔莫及。

黃斑部病變主要影響視網膜中央的黃斑區域,這個部位是我們視力最清晰的部分,因此它的病變會嚴重影響視力。誰比較會有黃斑部病變呢?

⒈老年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的細胞和組織逐漸退化。

⒉家族遺傳。如果家族中有黃斑部病變病史,比較容易罹患。

⒊不良身活習慣。抽菸、酗酒、高淨碳飲食,尤其是精製澱粉、糖分和壞油。

⒋紫外線曝曬。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傷害視網膜感光細胞。

⒌代謝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這些代謝疾病因為粒線體受損,所以身體氧化壓力偏高,視網膜粒線體因此也容易受損。

主流療法效果並不佳 ,花錢又受罪

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乾性黃斑部病變進展緩慢,通常視力逐漸變差,而濕性黃斑部病變則進展較快,是由新生血管異常增生導致的出血和滲漏,對視力損害較嚴重。

主流醫學目前對於乾性黃斑部病變沒有有效的療法,但因為濕性黃斑部病變進展較快,對視力損害較大,所以治療方法相對積極。濕性黃斑部病變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二種。

 第一種是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注射: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抑制異常血管的生長,減少出血和滲漏,從而保護視力。治療通常需要定期眼內注射(如每月一次),依病情而定。第二種是光動力療法(PDT):這個方法結合光敏劑藥物和雷射治療,選擇性地破壞異常血管。

依我個人看診經驗,很多病人使用主流的療法效果並不佳 ,而且花錢又受罪。不管是眼內注射或是雷射治療,都不是很舒服,所以,我強烈建議有此困擾者必須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

不管是黃斑部病變還是視網膜病變,都是自由基對視網膜裡面的感光細胞造成傷害所造成,更精確來說,就是柱狀細胞和桿狀細胞裡面的粒線體受損和失衡。而視網膜是全身各種細胞和組織中,粒線體密度最高的部位。粒線體一旦受損,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給感光細胞所使用和修復,所以就造成發炎與病變,導致視力退化。如果粒線體受損這個問題不處理,視網膜的問題是無法改善的,只會越來越糟,最後走向失明一途。主流醫學的藥物注射和雷射都是治標不治本,好像打地鼠一樣,地鼠從哪裡冒出來,就打牠的頭,牠從這個洞縮回去,等一下又從另一個洞冒出來。真正一勞永逸的方式,就是要徹底根絕地鼠的存在。

所以,要徹底解決視網膜的問題就是要從粒線體下手,視力才會恢復。我個人在40多歲時,雖然空腹血糖正常,但開始有胰島素阻抗,腰腹脂肪也慢慢累積,我就發現加州夜晚的星空,星星越來越少,高速公路的指示牌越來越不清楚,如果用眼過度,發現眼睛容易模糊,眼睛的分泌物也比較多。食用葉黃素、花青素、DHA後,視力有改善,但是如果一陣子不食用,視力又會開始變差。

說也奇怪,過去這7年,從50歲以後,以上所有症狀全部消除,視力和眼睛的功能恢復到30歲左右,最大的功勞就是低淨碳飲食,啟動血酮來修復粒線體。這裡指的視力是眼睛的銳利度、清晰度,這些都是視網膜的作用,目前已經恢復到年輕時的最佳水準,至於近視眼和老花眼,就沒逆轉太多,因為那是睫狀肌的退化,和粒線體的修復沒太大的關係,還是需要戴眼鏡矯正焦距。但如果是視網膜退化,即使戴眼鏡也未必能矯正到1.0。我很高興現在的視力可以恢復到無可挑剔的狀態,我希望好好保養眼睛,能到用到很老都還沒有退化。

陳博士Says 視網膜中的粒線體一旦受損,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給感光細胞所使用和修復,就會造成發炎、病變、退化。


本文摘自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④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根治慢性病的全方位自然療法》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 新自然主義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