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陳立宗理事長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胃腸道上皮細胞之腺癌,起源於胃腸道Cajal氏間質細胞的腫瘤,主要發生於胃(46%)、小腸(45%)、大腸(9%)及其他腹腔器官(5%)。
▐ 胃腸道基質瘤 是什麼?
胃腸基質瘤是一個在胃腸道壁比較偏外側長出來的黏膜下腫瘤。這類腫瘤在過去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癌,後來因為分子醫學的進步,發現它是細胞表面的接受器有一個不正常活化的現象,導致這個腫瘤繼續複製、長大之後發現這是個比較特殊的疾病,就稱它為胃腸基質瘤。
▐ 哪些族群要小心?
陳宗立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好發於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1。平均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盛行率約1700多位患者。
胃腸道基質瘤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在腫瘤還沒有變大時,內視鏡也不一定能準確觀測到、也無法從糞便潛血中測驗出腫瘤,多數患者是因腫瘤大到一個程度,產生腸胃道出血、便血、腹痛、噁心嘔吐或腸阻塞等症狀就診後才得知。
- 廣告 -
▐ 醫證實:97%患者腫瘤縮小
財團法人台灣分子醫學會葉俊男理事長表示,國外臨床試驗顯示,對於PDGFRA外顯子18突變(包括PDGFRA D842V突變)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於第一線足劑量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34個月,且97%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NCCN)推薦,存在PDGFRA外顯子18突變(包括PDGFRA D842V突變)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建議於一線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且在現行核准的標靶治療後疾病惡化進展的患者,後線治療亦建議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延伸閱讀
食道癌 末期有救了?! 癌症免疫藥物療法可望延長整體存活期
食道癌 末期 65歲男患者險丟命 及早免疫治療撿回一命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