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人格者在臺灣雖然不多見,但不是沒有,像林秉樞暴打立委高嘉瑜鬧上新聞後,精神科醫師潘建志直指是「魔王等級的人格病態」,直言林秉樞足以確診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在近年來重大社會案件中,仍可見某些犯案人有著明顯的心理病態,甚至也有受害者則是長期被操控,為何受害者總是難以脫離這些掌控?非要到了紙包不住火時才會被發現,恐怕遇上的是反社會人格者。
其實反社會人格者擅於操弄,致使你受害又離不開,再加上反社會人格者往往是表面看起來就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深具魅力吸引你,如果你也遇到了某個人想斷又斷不了,難捨難分,又搞不清楚面對到的是怎樣的人時,那一定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儘速向外求援。
反社會人格者 西方國家每25人就有1人
據統計西方社會約有4%的反社會人格者,也就是說每25人就有1人是反社會人格者,儘管臺灣的盛行率不高,只有0.03%到0.14%,但也不能忽略是不是有無法統計出的黑數?畢竟,當我們了解了特徵,會發覺其實身邊應該就有人是反社會人格者啊!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體徵和症狀
我們從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網站發現反社會人格障礙主要有這些特徵和症狀1:
- 不顧對與錯
- 持續撒謊或欺騙以剝削他人
- 冷酷無情、憤世嫉俗、不尊重他人
- 使用魅力或智慧來操縱他人以謀取私利或個人享樂
- 傲慢、優越感和極端固執己見
- 反復出現的法律問題,包括犯罪行為
- 通過恐嚇和不誠實的方式屢次侵犯他人的權利
- 衝動或未能提前計劃
- 敵意、明顯易怒、激動、侵略或暴力
- 對他人缺乏同理心,對傷害他人缺乏悔意
- 不顧自己或他人安全的不必要的冒險或危險行為
- 不良或虐待關係
- 未能考慮行為的負面後果或從中吸取教訓
- 一貫不負責任,一再未能履行工作或財務義務
其實,當你發現周遭有人是屬於對他人無情感依附,沒有良心、同理心、反社會倫理、不負責任,對行為沒有愧疚感、擅於欺騙,你就該有所警愓了。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反社會人格者
瑪莎・史圖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在《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The Sociopath Next Door)中提到13條規則用以應對生活中的反社會人格者2:
1 承認有些人就是沒有良心
而這些沒有良心的人的面貌其實沒有不一樣,長得跟我們一樣,看起來就是正常人。
2 選擇聽從直覺
很多反社會人格者有可能在你生活裡是權威人士,但是在你的直覺和權威角色之間,選擇聽從直覺,你的直覺一開始就清楚誰有良心,而誰沒有。
3 事不過三
和一個人建立新關係時,以「事不過三」作為檢視這個人的主張、承諾和他應負的責任,如果一個謊言或一個沒有履行的承諾,或許可以說是誤會,兩個就很嚴重,如果是三個,那就趁還沒很熟,盡快離開。
4 質疑權威
一樣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焦慮,不要盲目相信服從官方權威。
5 提防拍馬屁
人人都愛聽好聽的話,不過孔子老早就跟我們說過了「巧言令色,鮮矣仁」,如果不是出自真心的讚美,而是諂媚,那諂媚就是在欺騙,這跟操縱脫不了干係。
6 當有必要,重新定義對尊敬的看法
有時候我們根本上混淆了「害怕」跟「尊敬」,我們愈害怕某人,越覺得對方值得尊敬。
7 不要跟反社會人格者糾纏不清
不要跟有魅力的反社會人格者競爭,得抵抗想在智力上勝過反社會人格者的誘惑。
8 保護自己,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與之接觸或溝通
如果你自己已辨識出你面對的是反社會人格者,那對付這種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不允許他進入你的生活,如果無法完全躲開,也要想盡辦法盡量避開他們。
9 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不要害怕對人不客氣,質疑自己在明知有人暗中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還總能維持顯得「文質彬彬」,這樣反社會人格者對於傷害我們,我們還是表現得客氣有禮而受益,所以瑪莎・史圖特博士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對人不客氣。
10 不要嘗試彌補無法彌補的事
應付一個沒有良心的人,得曉得如何認賠殺出,第二次機會乃至於第三次機會、第四次機會都是要留給有良心的人,矯正他人並非我們的使命,我們的使命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11 不要出於同情而同意隱瞞反社會人格者的真面目
12 保護你的靈魂
13 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報復
參考資料:
1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FMER).
2 瑪莎・史圖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 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The Sociopath Next Door),商周出版,2014年12月30日二版45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