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C
Taipei
星期二, 11 2 月, 2025
首頁癌症專區滷味下飯卻存5隱憂!醫:傷...

滷味下飯卻存5隱憂!醫:傷腎、多致癌物,配「1食物」全解!譚敦慈親授健康滷肉法

滷味是許多人晚餐的首選配菜,不僅香氣四溢,味道也十分濃郁。鹹香的滷汁非常下飯,許多人會將滷汁搭配米飯或麵條。然而,專家警告,傳統滷味實際上含有高量的油脂,反覆加熱更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專家指出,滷味並非不能食用,只要搭配適當的食物,就能達到平衡油脂與營養的攝取,享用滷味也能保持健康!毒物教母譚敦慈親授滷肉加入3種「食材」並依照這樣的滷製方式,就能簡單輕鬆做出檢康滷味!

有肉有菜非油炸,滷味健康嗎?

下班經過夜市時,滷味攤飄來陣陣香氣。現在晚上氣溫仍有些寒冷,熱騰騰且香氣四溢的滷味成為許多人的晚餐首選。許多人甚至認為滷味並非油炸或燒烤類食物,且有菜又有肉,應該「很健康」,因此可能一個星期就會吃上好幾天,甚至會將滷汁搭配飯、麵等主食一起享用。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臉書專頁上提到,他有一名第三期慢性腎病患者幾乎每天都吃滷汁拌飯,這讓他感到非常擔憂。雖然滷汁美味可口,且十分下飯,但仍然存在健康風險。

- 廣告 -

滷味隱藏健康危機1:高鈉

劉博仁指出,滷味小吃的滷汁常常使用大量的醬油、鹽、味精及高湯粉,導致鈉含量過高。若長期食用,不僅可能引發水腫,還可能增加高血壓腎臟負擔的風險。此外,許多滷味攤的火鍋料雖然看似小巧,但卻需特別留意,避免攝取隱藏的高鈉炸彈。

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鹽)。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大多數加工食品不僅熱量高,鈉含量也通常從300毫克起跳。例如,熱量相對較低的蟹味棒,其每100克的鈉含量就高達694毫克,確實是一個高鈉的陷阱。

鈉含量攝取過多4徵兆察覺

食材本身的鈉含量已經相當高,如果再吸收過多的滷汁,鈉含量將會更高。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攝取過多鈉呢?高敏敏表示,若出現水腫口乾舌燥頭痛昏沉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攝取了過多的鈉!

滷味隱藏健康危機2:高油

滷味雖然不是油炸食品,但其熱量和油脂含量確實低於油炸物。然而,常見的火鍋料中也有許多「高油配料」!營養師陳怡婷指出,像是炸豆皮、炸三角豆腐、王子麵、鍋燒意麵等食材都含有較多的油脂。此外,百頁豆腐、內臟類的大腸、五花肉等高脂肪食材也屬於高熱量的選擇。即使不是油炸類食物,仍需注意這些可能隱藏的高油脂「炸彈」。

除了食材本身可能含有大量油脂外,這些食材在滷製過程中也可能會釋放油脂到滷汁中。此外,滷汁的製作過程中也可能會加入動物性油脂。劉博仁指出,滷汁中可能添加動物油,且在長時間內重複加熱和使用,這樣會導致油脂氧化,進而增加發炎反應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滷味隱藏健康危機3:高糖

許多店家為了避免滷汁過鹹或增添味道層次,常常會加入冰糖紅糖等調味料,這樣一來,滷汁的含糖量可能會過高。因此,滷汁的實際含糖量很可能比我們品嚐到的要高出不少。劉博仁表示,這可能會影響血糖的穩定,並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對於慢性腎病糖尿病肥胖者而言,特別需要注意。

滷味隱藏健康危機4:久煮產致癌物

滷味通常會經過長時間的滷製反覆加熱。劉博仁表示,滷汁在長時間熬煮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異環胺(HCA)等致癌物質,特別是那些含有肉類蛋白質的滷汁。此外,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的研究發現,添加肉製品、醬油和冰糖的滷肉在加熱後會產生「膽固醇氧化產物」(COPs),經過動物實驗證實其具有致癌性,且加熱時間越長,產生的致癌性膽固醇氧化產物也越多。

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COPs是油脂經高溫烹煮後氧化所產生的物質,不僅滷肉,燒烤和油炸的肉類也會產生這些物質。雖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了致癌風險,但目前尚未有人體的致癌證據。

滷味隱藏健康危機4:添加物、亞硝酸鹽

此外,劉博仁也指出,少數業者可能會為了增添風味而使用人工香精防腐劑等添加物。此外,滷汁長時間存放也可能導致細菌滋生亞硝酸鹽含量升高,進而增加健康風險。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周誠補充道,食品添加物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亞硝酸鹽。它與胺類反應後會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致癌物,長期累積可能導致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亞硝酸鹽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陳周誠醫師在接受訪問時指出,「滷汁長時間滷煮,亞硝酸鹽和磷酸鹽會不斷沉積,食品添加物也會持續留在滷汁中,這樣有害物質的濃度會越來越高。」他還提到,食材在高溫滷汁中反覆加熱,毒素也會大量融入滷汁中。

專家4解方滷味健康吃

滷味如何健康吃?劉博仁建議4個方式,大致可依照「不加工多蔬菜」規則來選擇。

  • 劉博仁表示,滷汁並非不能吃,建議可以選擇低鈉少糖的滷汁,也可以使用枸杞、黃耆等中藥來提升風味。
  • 滷味的食材挑選盡量避免加工品與內臟類,例如貢丸、百頁豆腐等都應該減少。
  • 自己做滷汁時,可以選用低鈉醬油香菇昆布等取代過多的鹽與糖,以降低身體負擔。
  • 搭配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平衡油脂、鈉的攝取,如滷筍乾、海帶等。

【看更多:黑咖啡防腎病!醫推7「護腎飲料」抗發炎、修護腎臟還助眠】

譚敦慈滷肉法:加「蔥、薑、蒜」不久煮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則表示,自己本身常常滷肉、為小孩帶便當,滷肉不僅是職業婦女備菜好朋友。滷味也能吃得健康,重點在「不要一直重複煮,也要避免久煮。

譚敦慈建議,滷肉前可以先川燙去掉油脂,避免膽固醇過高。另外,據香港研究,在滷汁中加入新鮮的蒜頭洋蔥,都可以減少膽固醇氧化物的產生。

滷味熬煮時間每次一鍋約30至40分鐘就熄火,並撈起分裝,要吃的時候再將所需的量加熱。而加熱過程中就能把湯汁上的浮油撈除,也要記得將第一次滷製時放入的蔥、薑、蒜拿出,再加入新鮮的蔥、薑、蒜,另外也可以加入根莖類蔬菜如竹筍、蘿蔔等,如此一來便能降低膽固醇氧化物,也可以避免不斷重複燉煮導致過鹹,吃進過多的鈉。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參考資料: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