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困擾。一名70多歲的男子長期受到嚴重便秘的影響,10多年來仰賴灌腸排便。然而,吃了1食物後,他意外地改善了便秘問題。醫師指出,這食物不僅能促進腸道健康,還有助於降低血糖。此外,女性較容易便秘的情況竟然是真的!大腸直腸科醫師公布便秘的5大主因,其中有兩項女性較容易發生。即使攝取益生菌仍然「無解」?別把責任推給益生菌,可能是你使用的方式不對。醫師指出四種益生菌的錯誤服用方法,並提醒有些人可能不適合服用益生菌,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便秘10年,靠牛蒡意外解決,不必再灌腸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節目中分享,一位70多歲的男性病患長期受便秘困擾,已超過10年,一直依賴妻子協助灌腸以排便。醫師指出,灌腸不僅令人不適,還存在潛在風險,若施力過大,可能引發敗血症。因此,醫師開立纖維素給病患服用,但便秘問題依然未獲改善。
某天,這名病患收到朋友寄來的一箱牛蒡。為了避免浪費,他每天認真食用牛蒡。令他驚訝的是,便秘問題得到了改善,從此也不再需要灌腸。江守山醫師表示,一種簡單的食物可能會對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江守山醫師表示,每100公克的牛蒡含有高達5.1公克的膳食纖維,相當於成年人每日所需13公克膳食纖維的一半。因此,多吃一些牛蒡就能滿足每日膳食纖維的需求!此外,牛蒡熱量低,還富含多種營養素,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護肝排毒、增強免疫力及改善心血管健康,而膳食纖維也能幫助降低血糖。
台灣便秘藥用量前3高!醫師揭便秘5大主因
據健保署新統計資料,台灣2023年健保藥品用量第三名就是治療便秘用藥,多達3.6億顆藥,而健保用藥數量前5名分別為:
台灣健保藥用量排行榜
排名 | 藥品類型 | 用量(錠) | 成分 |
第一名 | 降血糖藥 | 6.4億 | metformin |
第二名 | 降低胃酸分泌藥 | 3.6億 | famotidine |
第三名 | 治療便秘藥 | 3.6億 | senna glycosides |
第四名 | 降血壓藥 | 3.4億 | Amlodipine |
第五名 | 鎮靜安眠、抗焦慮藥 | 3.3億 | alprazolam |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如果日常排便時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感到費力,可能是「慢性便秘」。便秘的原因主要分為五大類,除了後天的生活習慣外,也可能是天生的生理因素。建議檢視自己是否符合以下幾個因素,以免被便秘困擾長久「無解」。
便秘原因1:偏食導致缺纖維、缺水
除了每天至少需要喝2500c.c.的水,挑食的人也需要注意。許多人蔬菜只吃高麗菜且只挑嫩葉吃,但是鍾雲霓醫師表示,高麗菜已經算蔬菜裡纖維質較低,連硬梗都不吃,纖維當然不夠。
除了纖維吃不夠多之外,茶、咖啡等也都不能取代水,因為有利尿作用,喝多了反而會帶走更多體內的水,必須另外補充更多水分。
【看更多:便當常見1「神配菜」多功效又強!醫:增肌補鈣降血脂,纖維勝過綠花椰、高麗菜】
便秘原因2:排便頻率非絕對,誤用瀉藥更傷身
許多人只要一天沒排便就會感到緊張,擔心大便會變成宿便,或認為不排便就無法排毒,因此自行購買瀉藥服用。鍾雲霓醫師表示,長期服用瀉藥可能導致腸道適應後變得更被動,甚至減少蠕動,導致瀉藥效果逐漸減弱,甚至完全失效。
醫師指出,每天上廁所三次到每三天上廁所一次都屬於正常範圍,就像每個人走路的速度不同,有些人步伐較快,有些人則較緩慢。最重要的是大便不要乾硬到「擠破皮」,應保持濕軟且正常,這才是需要注意的重點。
便秘原因3:長期忍便
有些人有馬桶癖,只能在家中廁所排便,外出時有便意總會憋著。鍾雲霓醫師指出,偶爾憋便問題不大,但長期憋便如同憋尿,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忽視排便訊號久了會讓我們對這些訊號變得不敏感。若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建立「排便規律」,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例如提早吃早餐等,持續1至2個月,通常能改善情況。
便秘原因4:激素影響,女性較容易便秘
鍾雲霓醫師表示,男女在生理上有差異,女性因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分泌,可能導致腸胃蠕動減慢。在生理期前可能出現便秘,而生理期後則可能腹瀉。特別是在懷孕期間,更容易發生便秘,此時應諮詢醫師以獲得協助。
便秘原因5:骨盆肌肉失調:女性較常發生
肌力不足也可能導致便秘,鍾雲霓醫師指出,排便是「骨盆肌肉與腹肌協調而成的動作」。有些女生很瘦,但是不常運動或產後的孕婦也很常有運動量過少的問題。若原先腸道蠕動就慢,運動量又不足的話,就可能導致便秘。
醫師建議,若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先從日常生活增加運動量開始,像是可以提早1、2站下車多走點路,或是徒步逛街等方式來增加運動量。
益生菌沒效?4個益生菌錯誤吃法
許多人除了改善飲食外,還會補充益生菌來解決便秘、脹氣等腸道問題。然而,許多人在服用一段時間後,常疑惑「為什麼益生菌沒有效果?」鍾雲霓醫師指出了4個常見的益生菌服用錯誤,並提醒某些人不適合食用益生菌,否則可能會引發敗血症。
- 益生菌不要配熱水:溫熱水可能會殺死活性益菌。
- 不要空腹吃益生菌:胃酸可能會殺死有活性的菌。
- 益生菌不要跟抗生素一起吃:抗生素同樣會殺死益生菌。
- 益生菌要規律吃:不要想到再吃,益生菌需要規律服用,才能有效改善體質。
鍾雲霓醫師建議,將益生菌與蔬果一起攝取效果最佳,因為蔬菜和水果能夠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滋養。
這些人不適合吃益生菌
此外,鍾雲霓醫師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益生菌」。例如,正在接受癌症化療的人、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短腸綜合症患者、早產兒或尚未開始食用副食品的嬰兒,以及重症患者或疾病急性期的人士,還有對乳糖、乳酸、牛奶過敏的人,都不適合食用益生菌。特別是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如潰瘍性大腸炎、紅斑性狼瘡等,因益生菌是活菌,可能會在體內引發敗血症,因此需格外小心。
其中,患免疫缺陷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紅斑性狼瘡等,因為益生菌為活菌,服用後可能在身體裡亂串,進而引發敗血症,須特別注意。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 不是青菜!男便秘10年醫無解 吃「1食物」得救還降血糖
- 健保藥品排行1/112年使用人數最多 止痛藥高達898萬人居冠
- 台灣人年吞3.6億顆便秘藥!9成女性便秘原因找到了,這樣吃蔬菜竟也錯
- 益生菌有吃就有效?醫師揭4大NG吃法 6大族群不適合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