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興起,許多人為了擁有更理想的身材及預防心血管疾病,開始減少飲食中的油脂攝取。甚至選擇每餐都吃水煮餐,完全不攝取任何油脂。然而,醫師提醒,完全不攝取油脂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曾有一名病患因長期無油飲食,導致皮膚潰爛且無法癒合。專家也提供了6個健康攝取油脂的訣竅,讓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不必擔心血管阻塞的問題!
不吃油不僅阻營養吸收,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對於減重或希望保持健康的人來說,油脂常常被視為最大的敵人,許多人認為低脂飲食更為健康,甚至完全不攝取任何油脂。然而,家醫科及減重專科醫師黃致遠指出,脂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若攝取的脂肪量過低,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整體死亡的風險。
油脂真的越少吃越好嗎?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指出,油脂不僅能為身體提供能量,還是讓脂溶性維生素A、D、E、K有效吸收的重要關鍵。這些維生素只能在油脂中溶解,必須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皮膚潰爛難根治吃油就好轉
此外,家醫科醫師宋晏仁在接受訪問時提到一位病患的案例。這位患者因為相信脂肪對健康有害,過去20年一直採取全素飲食,且所有食物均以水煮的「無油飲食」方式製作,結果導致皮膚潰爛,且無法根治。
某日,這位病患在食用幾片五花肉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皮膚在一週內有所改善。為了進一步確認油脂與皮膚狀況之間的關聯,他又開始嘗試無油飲食。然而,果然不出所料,兩週後皮膚潰爛的情況再次復發。最終,這位病患決定適度地攝取油脂。
宋晏仁醫師指出,油脂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這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果身體缺乏這些脂肪酸,將會導致細胞膜受損,進而影響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和免疫防禦功能,容易使身體出現發炎現象,並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62歲名醫血管年齡僅28歲:靠吃就能讓血管回春、甩開內臟脂肪】
每日建議攝取油量,食物本身的油也要算!
根據國健署的建議,男性每日脂肪攝取量的上限為70克,女性則為55克。而飽和脂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男性為23克,女性為18克(這些數據是以體重分別為70公斤和55公斤的靜態工作者為基準進行估算的)。
吳映蓉指出,油脂的攝取來源不僅限於烹調時所使用的食用油,還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脂肪,例如堅果和肉類等。因此,每日建議攝取的油脂量,應該不僅考量烹調用油,還需將來自豆類、魚類、蛋類和肉類等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一併計算。
飽和、不飽和脂肪酸怎麼區分?
脂肪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這兩者之間有何差異?對健康又有什麼影響呢?吳映蓉指出,根據脂肪酸的結構不同,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常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和Omega-6)。
飽和脂肪酸
在冰箱中通常呈現固體狀態,常見的來源包括牛油、豬油、奶油和椰子油等。這類脂肪酸一般不易變質,且耐高溫。然而,若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膽固醇升高,進而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在室溫和冰箱中都不易凝固,例如葵花油和大豆油等植物油。由於其飽和度較低,通常不適合用於高溫烹調,因為這樣容易產生不穩定的過氧化物,對健康不利。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結構相對穩定,例如橄欖油、苦茶油和芥花油等。在烹調過程中,這些油脂不易產生過氧化物,並具備抗發炎及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由於這些專有名詞容易引起混淆,吳映蓉博士以項鍊比喻脂肪酸的結構。飽和脂肪酸就像一條沒有扣環的項鍊,其結構呈直線且缺乏彈性,因此在低溫下容易凝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類似於一條有2到3個扣環的項鍊,這種化學結構較具彈性,因此在室溫或放入冰箱時不易凝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像是一條只有一個扣環的項鍊,其結構稍微具備彈性。
如何分辨好油壞油?放冰箱就知道
「可以想像如果將油放到冷的地方會凝固,是不是也有可能在我們的血管中也有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吳瑩蓉表示,大方向來說,從油品在冰箱中是否會凝固的特性來判斷,應該盡量選擇不易凝固的油品,以降低潛在的疾病風險。
選油不踩雷!專家推薦自用油類
在超市的食用油區,我們總能看到琳瑯滿目的品牌和種類,讓人不禁思考該如何選擇。吳映蓉博士不僅分享了她家常備的食用油,還詳細介紹了其他食用油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建議的保存方式。
健康吃油6秘訣
- 油品推薦
綜合考量發煙點及氧化性,值得推薦的油品包括苦茶油、玄米油及精製橄欖油(適合油炸需求)。吳映蓉博士自家則備有初榨橄欖油、苦茶油及芥花油,有時也會加入亞麻仁油用於涼拌料理。針對家庭用油,建議多選擇Omega-9油品,以促進健康。 - 椰子油使用建議
雖然椰子油屬於植物油,但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因此不建議長期大量食用,以免對心血管造成過多負擔。 - 豬油可適量食用
雖然豬油在冰箱中會凝固,但它含有40%的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偶爾適量食用對健康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 反式脂肪的風險
反式脂肪通常存在於人造牛油和植物酥油等產品中,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建議選擇動物性奶油來替代植物性奶油,以降低健康風險。 - 避免重複使用
反覆高溫烹調容易使油脂產生有害物質,從而增加癌症風險。煎炸過的油應該避免重複使用,切勿等到油變黑才處理! - 油的保存
建議選擇小包裝的食用油,並最好在一個月內使用完畢。存放時應置於陰暗處,避免靠近爐火,並保持密封以防止氧化。
此外,食藥署也建議,若是要以高溫長時間進行煎煮或油炸,建議可以選擇使用豬油、牛油、椰子油或棕櫚油等飽和度較高的油脂,其安定性較高,不易氧化變質,在一般室溫下為固態,適合作為高溫油炸之烹調使用。
低溫拌炒等烹調,建議可以選擇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等,由於這類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對健康較有益,此類油脂在室溫下為液態,烹調時容易起油煙或變質,不適用於高溫油炸,適合一般食物的低溫烹調。
【延伸閱讀:餐餐這樣吃全家罹糖尿病!醫師點名3習慣提高糖尿病風險】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
- 小心冷藏後會凝固的油!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對抗身體發炎,家中要常備Omega-9食用油
- 台灣半數成年人肥胖創新高!低脂飲食比較健康?醫師破解6大減重迷思
- 皮膚爛掉20年!他試吃「1食物」一週後治好 驚呼: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