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定要看醫生 ?春天後母面,早春氣候多變,乍暖還寒的天氣使得氣溫驟降,感冒、流感及鼻過敏的患者明顯增多。許多人認為感冒只是小病,若身體沒有太嚴重的不適,只需多喝水、休息,不一定需要就醫,病症能自行痊癒。然而,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許多人對感冒的普遍性抱有錯誤觀念,因而忽視了感冒潛在的危險性。若情況嚴重,可能會引發心肌炎或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健康。醫師提醒,特別是以下5類族群的人需更加注意,若出現感冒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治療。
感冒並非都輕症,嚴重恐傷心、肺、腦、腎
許多人發現自己出現感冒症狀,如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及生痰等。若病症不太嚴重,可能會認為只是一般的小感冒,只需多喝水、好好休息,甚至補充維他命,就能讓感冒自行痊癒。
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常被民眾視為小事,但因感冒而突然暴斃的案例時有所聞,這也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近期大S不幸的消息便引起了各界的關注。感冒病毒的感染並沒有特效藥,早年醫療不發達時,通常在家靜養一週便可自然痊癒。然而在現今社會,請假一週可能並不容易。
李宏信醫師指出,當人體剛感受到感冒病毒感染時,抵抗力幾乎為零,症狀最為嚴重。隨著身體開始產生抗體,通常在第七天時便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來抵抗病毒並達到痊癒。感染的「前3天」是身體尚未產生足夠抗體的最危險階段,因此必須好好休養,避免耗損體力,否則容易使病毒擴散,特別是心臟、肺部、腦部和腎臟等器官容易受到損害,可能引發心肌炎、腦膜炎,甚至腎臟炎等併發症。
感冒出現4症狀恐引發心肌炎
心肌炎是流感或病毒感染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感冒初期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發燒和腹瀉。如果隨後出現呼吸急促、氣喘、胸悶及極度疲倦等情況,則可能是進入併發症的嚴重症狀,並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5族群感冒須注意,沒發燒也可能是重症警訊
某些族群感冒時需要更加小心。李宏信醫師表示,部分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由於自身的病症導致體力虛弱,身體無法有效產生抗體,因此不易出現高燒症狀,容易輕忽或忽略感冒的嚴重性。如果此時不進行休養以保存體力,便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進而引發並發症,危及生命安全,並有轉為重症的風險。
李宏信進一步解釋,部分患者可能因為沒有明顯症狀,而多數情況發生在自體免疫低下、慢性病患者、腎臟病、心肺慢性病及癌症患者、年長者以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等高危險族群。建議這5類族群,即使只是感冒,也應該盡快就醫檢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為什麼這幾類族群感冒的症狀反而不明顯?李宏信醫師指出,尤其是體弱者或老年人,由於身體無法有效產生抗體,有時甚至不會出現高燒,因而被忽視。通常人體的發燒機制可以抑制細菌的發展,並透過發汗排毒來幫助消除病毒,促進康復。然而,部分體虛的人可能連發燒對抗病毒的能力都沒有,這使得他們因為沒有發燒而忽視了病情。醫師也提醒,切勿誤認沒有發燒就代表感冒不嚴重,這樣可能會錯判病情的危險程度,從而忽略潛在的致命危機。
感冒還是鼻過敏?醫:看鼻涕顏色分辨
換季時容易引發鼻過敏,同時也是感冒的高峰期。然而,鼻過敏與感冒有些相似的症狀,該如何區分?李宏信醫師表示,感冒初期與鼻過敏的症狀相似,均會出現打噴嚏、流清水似的鼻水及鼻塞等情況。然而,隨著感冒病程的發展,鼻涕會開始變得濃稠且呈現黃色,並可能伴隨咳嗽、全身痠痛,甚至發燒。相對而言,鼻過敏則會持續流出清水般的鼻水並伴隨打噴嚏。
因為身體在遭受病毒入侵後,需要約7天的時間來產生足夠的抗體。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持續過度勞累,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無法有效抵抗病菌,進而使病毒有機會進一步攻擊心臟、腦部及腎臟等器官,從而增加罹患併發症的風險。
李宏信醫師強調:「感冒時最重要的就是休息。」休息能讓身體逐漸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此外,補充足夠的水分與營養也非常重要。多喝水有助於排除病毒,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及均衡的營養素,則能增強免疫力,幫助抵禦病菌。
► 感冒為何要多喝水?醫揭4作用抗病毒!1 症狀判斷喝溫水或冷水
感冒時,應持續留意身體狀況並按時服藥。如果出現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併發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李宏信醫師提醒,除了高風險族群外,一般民眾也可能因感冒而引發心肌炎。如果感冒症狀超過3天未見好轉,或身體出現異常不適,應提高警覺,並盡快就醫,以避免因輕忽而導致嚴重併發症。
參考資料: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