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的健康問題相當複雜,尤其老年人口因為多重疾病纏身,普遍都有多重用藥的問題,陽明大學近幾年成立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並持續發表研究論文已有相當成果,最近發表比對健保數據資料發現長期服用抗膽鹼藥物將會影響認知功能。
多重用藥健康風險多,骨折、失智增加4~7倍
中老年人因為生理機能退化,導致很多人其實是吃藥度日,也有很多人是多種慢性病患,長期依賴藥物,雖然說不適合自己決定是否可以斷藥,但是如果是多重用藥患者,一定要好好向醫師了解,有些藥是不是可以換,以避免長期吃藥的結果是逐漸讓自己失智。
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長期追蹤2002至2011年,總共分析12萬名65歲以上民眾用藥與健康狀況,比對健保數據資料的研究結果發現,多重用藥、經常服用一些抗膽鹼藥品的老年人在急診、住院的風險較高,而且容易骨折,罹患失智的機率更是同年齡的四至七倍。
避免服用抗組織胺、鎮定劑
抗膽鹼都是哪些藥?
抗膽鹼藥物服用後會常有口乾舌燥的副作用出現,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嚴重的副作用。
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在〈台日高齡醫學國際研討會〉中由陳亮恭教授發表「累積性抗膽鹼負荷對於長者認知功能之影響」這項研究報告,他想要特別提醒社會大眾,盡量少吃抗組織胺、鎮定安眠等藥物,如果須長期用藥,也務必請醫師開立藥物副作用不會致嗜睡和令人昏沉的藥物。
弊多於利 能不吃藥就別吃
陳亮恭教授認為多重用藥的老年人在急診、住院、骨折等機率上明顯高於同年齡老人,甚至在失智風險上更是高達四至七倍,年紀越大,失智風險越高,原因就在於抗膽鹼藥物係作用於中樞神經,如果長期服用,累積性的抗膽鹼將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作用,影響認知功能。
陳亮恭表示,最常使用的抗膽鹼藥物通常可見於治療感冒用的抗組織胺,以及鎮定安眠、肌肉鬆弛,還有用於鎮熱止痛等,而這項調查也發現,有三成以上老年人長期服用上述藥物。
陳亮恭教授也提醒民眾,如果在服用藥物後會覺得昏沈、精神不濟、注意力難以集中,就代表藥物內可能含抗膽鹼成分,中樞神經已受到抗膽鹼作用,務必請醫師換藥,減少副作用,也可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許多老年人罹患多種慢性疾病,一天下來服用許多藥物,建議尋求醫師、藥師協助,避免因為多重用藥而產生副作用,陳亮恭並說:「能少吃藥就應該少吃」。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