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交替之間,感冒的人特別多。然而,有些人即使不是寒冬,也常常覺得冷,手腳比他人冰冷,甚至一年四季都怕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可能與健康問題有關,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警訊。醫師指出,以下5種原因可能導致體質怕冷,快來檢視自己手腳冰冷的原因為何!
手腳冰冷可能與6大健康警訊有關
1. 貧血
貧血是女性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當身體缺乏鐵質、葉酸或維生素B12時,無法生成足夠的紅血球與血紅素,導致身體無法將氧氣、熱量和營養物質有效輸送到全身。這會引起怕冷、疲倦、呼吸急促、頭暈、臉色蒼白甚至心律不整等症狀。
根據台中慈濟醫院衛教資料顯示,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都偏低是引發四肢冰冷的常見原因。不過,根據衛福部資訊,其實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像是營養不良、葉酸與維生素E缺乏等營養性貧血,還有地中海型貧血等遺傳性貧血,缺鐵僅是其中一項貧血的原因。
若確定是缺鐵性貧血,可以選擇攝取含鐵量豐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豬血、鴨血、豬肝或牛肉、鴨肉等顏色較深的紅肉;而普遍認為含鐵量的葡萄和葡萄乾,實際上含鐵量並不多。
2. 肌肉量少或代謝差
肌肉是身體主要的產熱器官,肌肉量不足或基礎代謝率低,會導致身體的產熱效率下降,血液循環也可能受到影響。缺乏運動、長期久坐的人尤其容易感覺寒冷。適度的運動訓練可以提升代謝並改善怕冷問題。
根據翰醫堂中醫診所資訊,新陳代謝下降時,血流量恐怕會減少,進一步降低體內產生的熱能,讓人容易感到寒冷。
3. 睡眠不足
當睡眠不足時,體內的荷爾蒙水準會失衡,大腦對體溫的調節功能可能受到影響。此時,血液會優先供應主要器官,導致皮膚溫度下降,散熱增加,讓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4. 飲食失調或BMI過低
無論是因病食慾不振、過度忌口,或是採用極端減肥方法,都可能導致熱量或脂肪攝取不足。例如厭食症患者、癌症病人、發炎性腸胃疾病患者,常因營養缺乏而體質怕冷。
5.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素是維持體溫恆定的重要荷爾蒙。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出現倦怠、怕冷、嗜睡和體重增加等症狀。如果有相關疑慮,建議立即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
6.雷諾氏症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其臉書粉絲專頁中撰文指出,天氣寒冷時手腳冰冷是人體的保護機制,因為身體會優先讓重要器官維持該有的機能,此時末梢的指頭就會變得冷冰冰的;若手腳冰冷的情況持續發生,就要注意是否為「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
雷諾氏現象指的是因動脈窄縮、組織缺氧而導致手指發白、發紫或感覺手指頭刺刺麻麻的,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潰瘍,甚至發生壞疽;當血流恢復時,手就會變回正常紅潤的顏色。
此外,雷諾氏現象又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
- 原發性雷諾氏現象:無其他疾病相關症狀,通常為單純的血管功能異常。
- 續發性雷諾氏現象:由其他疾病、藥物或環境因素(如壓力、情緒波動)引起,與特定健康問題相關聯。
引起續發性雷諾氏現象的常見疾病包括:
1.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硬皮症、乾燥症、血管炎等。
2.血液相關疾病:如冷凝球蛋白血症。
3.內分泌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4.血管性疾病:如血栓、心血管疾病、柏格氏症。
5.神經性疾病:例如腕隧道症候群。
吃5種食物預防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常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想要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透過飲食調理有效改善:
避免生冷食物:
遠離冰品、冷飲及生冷食物,即使在夏天也應盡量少量食用,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適度補充下列食物:
1.含維生素E的食物
維生素E有助於修護血管壁的彈性,促進血流暢通,對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非常有幫助。
2.含菸鹼酸的食物
菸鹼酸有助於穩定循環系統,促進末梢微循環,可有效減緩手腳冰冷。
3.多攝取溫熱性食物
選擇溫熱屬性的食物,例如堅果、四神湯、糯米、糙米、黃豆、豆腐、芝麻、紅糖等,有助於提升體內暖意。
4.適量食用溫補食物
可加入日常飲食的溫補食品包括人參茶、薑母鴨、桂圓茶、黑芝麻或甜湯圓等,為身體提供溫暖能量。
5.加入辛辣食材
適量食用辛香料,例如薑、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蔥或咖哩等,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增強保暖效果。
透過調整飲食,不僅能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還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升身體的暖和感與健康狀態。
【延伸閱讀:冬至手腳冰冷一定是虛寒體質?中醫:這4種體質都有可能!1穴位增陽氣、改善手腳冰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