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大眾健康癌細胞長到一公分才能被診斷...

癌細胞長到一公分才能被診斷 楊泮池院士:上醫醫未病之病 !

「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座談會是由外貿協會主辦,藉由深度討論各方觀點,打造國內生醫產業合作聯盟平台。與會來賓中,中研院楊泮池院士(Dr. Pan-Chyr Yang)在台灣生醫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演講中,針對大健康產業議題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的觀點。

研發抑制新冠肺炎抗體

開場主持人在介紹楊泮池院士時,提到楊院士近期領導中研院和台大醫院團隊合作,開發能抑制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誘餌抗體,目前測試成功率達9成以上,為精準大健康領袖。但楊泮池院士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是大師,也很感謝大會給予發表自身看法的機會。

|腫瘤長到一公分才能被診斷

楊泮池院士感嘆:當腫瘤長到一公分時才能被診斷,這個時候癌細胞已經從原本的微小單位,發展到10的9次方的癌細胞。癌細胞在到達一公分之前,雖然存在於人體之內,但用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或肺功能成像技術(functional respiratory imaging,FRI),都無法被檢測到。這也引人思索,在發展更精密的儀器檢測癌細胞之餘,是否也需要兼顧怎麼去除癌細胞在人體內的問題?

- 廣告 -

上醫醫未病之病

上醫醫未病之病,是唐代醫聖孫思邈所言。而楊泮池院士舉這句話來說明:好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告訴我們,上醫要醫未病之病。但看我們現在的醫療,包括醫學教育其實是著重在下圖灰色的部分,就是病人已經出現症狀,或是病人已經被偵測到有病才來看,也就是目前在談得精準醫療部分,但這個時候,在治療上其實已經比較慢了

楊泮池院士引用生策會的圖解釋大健康產業的重點在於上醫醫未醫之病!(圖.生策會)
楊泮池院士引用生策會的圖解釋大健康產業的重點在於上醫醫未醫之病!(圖.生策會)

|醫療要往前,才能幫助患者康復

楊泮池院士進一步說名,若是等到患者出現症狀後,相對的病程都已經比較晚了;而當癌細胞在人體成長擴散到10的12次方時,病程可能已發展到宣告不治的地步,所以整個醫療要往前,才能幫助患者康復

而在預防疾病上,『人生而不平等』,某些疾病基因讓某些人成為該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應針對個人疾病風險,進行健康促進、預防疾病的發生,進行個人化醫療以增進所有人的健康。

|大健康產業 不能僅限有病族群

楊泮池院士最後表示,醫療是比較末端,還是要看到亞病的族群,健康的族群,利用生技的技術、製藥、醫療,還有一些保健產品,讓所有人更健康不得病。大健康產業,不能只涵蓋現在有病的族群,應該要涵蓋亞病的族群,更涵蓋健康的族群,讓健康的族群不生病,才是最重要的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