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湯因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常被認為是養骨本的補鈣滿分料理。然而,長期過量飲用,卻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據報導,日前中國武漢一名63歲的男子因嗜喝骨頭湯,最終導致痛風發作,甚至需動手術清除膝關節內的30多顆痛風石。
每天喝骨頭湯,六旬翁長30顆痛風結石
據悉,這名男子自40多歲起養成每天喝骨頭湯的習慣,早餐以外的兩餐皆以骨頭湯為搭配,喝不完則放進冰箱留到隔天。起初此名患者只是腳趾偶爾出現紅腫且伴隨疼痛,經醫生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由於塗抹藥物後疼痛即緩解,便未特別留意;但最近一年右膝反覆出現紅腫疼痛,甚至影響行走。
就醫後,發現膝關節內累積了大量痛風石,其中最大的直徑甚至接近3公分。醫生進行手術清除,共取出30多顆痛風石。幸好在手術後,經復健和飲食控制搭配藥物治療,尿酸指標才逐漸穩定,痛風也未再復發。
- 廣告 -
骨頭湯雖然營養豐富,但熬製時間越長,其內含的嘌呤濃度也越高。嘌呤代謝後會生成尿酸,尿酸過高可能沉積於關節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紅腫疼痛,甚至損害活動功能。
營養師:2種蔬菜打成泥就是補鈣湯底
許多人在煮骨頭湯時習慣加點醋,讓骨頭中的鈣質釋出,有利人體吸收,但營養師提醒,這個舉動雖然可以讓骨頭釋出更多鈣質,但同時也拍出存積在骨頭裡的重金屬,且補進來的鈣量也有限,約25碗大骨湯才等於1杯牛奶的鈣質。
李婉萍營養師曾受訪表示,想要補鈣不一定要靠喝大骨湯或喝牛奶,蔬菜中的南瓜、洋蔥、高麗菜和白蘿蔔等常見日式食材,都含有豐富草酸鈣,建議將洋蔥和白蘿蔔蒸熟後打成泥,再分裝放到冷凍庫,下次要煮湯時取出適量使用,就是很好的鈣質來源。
做到日常7點預防痛風
針對痛風患者或高風險族群,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劉鴻儒表示,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預防與控制痛風的關鍵,以下為預防痛風7點重要建議:
- 補充足夠水分:每天建議飲用水分以每公斤體重至少30毫升為基準,例如60公斤的成人應飲用至少1800毫升水。充足的水分有助於尿酸的排出,但需注意,若有醫師限制水分攝取,則應遵循專業指示。
- 適度運動:規律進行輕量運動不僅有助於促進尿酸代謝,亦能提升身體健康。
- 選擇低嘌呤飲食:盡量避免高普林食物,例如海鮮、內臟、大骨熬煮的濃湯等;建議選用天然蔬果,適量食用豆類和菇類等植物性食材,因其雖含普林,但通常不會直接誘發痛風。
- 避免加工及高油食品:加工食品如魚餃、蝦餃、貢丸等,以及油脂含量高的肉類,應儘量少吃,以減少尿酸的負擔。
- 慎選調味料:建議使用天然辛香料如大蒜、蔥、薑、辣椒等,避免重口味的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高鈉調味料。
- 遠離酒類及高糖飲品:啤酒和其他酒精飲料因嘌呤含量高,容易干擾尿酸代謝,建議改以白開水、檸檬水或氣泡水替代,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 定期檢查尿酸指數:透過定期抽血檢查,掌握尿酸值變化,不僅可預防痛風發作,也能監測其他潛在疾病對健康的影響。
參考資料: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