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C
Taipei
星期四, 26 12 月, 2024
首頁人體地圖腦部吃肉有理!日本權威「2飲食...

吃肉有理!日本權威「2飲食習慣」穩定自律神經,吃出好心情

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掌管人體基本機能,廣泛分布於全身器官。雖然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意志控制,但卻極易因情緒波動而被影響。一旦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合作失調,全身器官功能便可能紊亂,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樣且全身不適,從頭到腳皆可能受累,令人難以忽視其重要性。

【文/小林弘幸,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在晚上9點以前吃完晚餐

我們的身體在白天是交感神經居主導地位,讓我們得以從事各種活動;到了晚上則會逐漸轉變為副交感神經居主導地位,開始準備就寢。所以夜晚的重點在於避免刺激交感神經、順利地放鬆。

因此,晚餐的基本原則是至少在就寢前3小時吃完。假設半夜12點就寢的話,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吃完。

- 廣告 -

另外要注意,雖然晚餐應該早點吃,但由於食物大約要5小時才會通過小腸、被身體消化吸收,因此兩餐的間隔如果沒有拉到5小時的話,會造成胃的負擔。

所以午餐如果是12點半吃完的,最快也要等到下午5點半;如果是下午2點吃完的,則要等到晚上7點再吃晚餐。

這裡還要提醒一點,飯後3小時是「腸道的黃金時間」。副交感神經在這段時間會逐漸取得主導地位,腸胃運作活躍起來,腸道蠕動也油門全開。日本過去有「吃完飯馬上睡覺會變成牛」的說法,而事實上在這個時間睡覺的
話,飯後上升的血糖值會在沒有完全下降的情況下變為脂肪,並容易累積在體內。

而且在胃裡還有食物的狀態躺下,會造成胃酸逆流,導致「胃食道逆流」。

飯後的3小時雖然是副交感神經居主導地位,但交感神經也仍然具有影響力,因此建議大家早點吃完晚餐,儘早進入晚上的放鬆時間。

這樣能讓副交感神經取得主導地位,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動物性蛋白質是自律神經不可或缺的營養!

蛋白質是自律神經的原料來源。尤其肉、魚、蛋等食物所含的動物性蛋白質有多種必需胺基酸,比植物性蛋白質更值得攝取。

想要提振精神、鼓舞自己時,許多人都會選擇吃燒肉或吃壽司,這種想法其實很合理,因為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可以提升自律神經的運作

而且蛋白質也是製造骨骼肌肉不可或缺的養分,因此每天都應該攝取。

但攝取蛋白質也必須注意「油脂」。肉、魚等動物性食物一定都帶有脂 肪,攝取過多脂肪會累積在肝臟,增加中性脂肪,脂肪在血液中氧化會導致 腸道環境惡化。吃肉的時候選擇牛肉的瘦肉或雞胸肉等脂肪較少的部位是一種方法,另外也建議一同攝取能防止脂肪氧化,抗氧化作用高的食物

蔬菜、水果都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黃綠色蔬菜中富含的β 胡蘿蔔素、維生素 C,堅果類、南瓜、白蘿蔔葉中富含的維生素 E,紅酒及茄子等紫色食物中的花色素苷(多酚的一種)都是代表性的抗氧化成分。

因此,吃肉時要記得搭配蔬菜一起吃。像是吃牛排時選擇黃綠色蔬菜做為配菜、吃烤魚時搭配白蘿蔔泥、燒肉用萵苣包起來或配泡菜一起吃等等。

【延伸閱讀:季節交替易惆悵?7症狀中3個恐「季節性憂鬱症」2穴道1茶飲改善】


本文摘自

《自律神經名醫親自傳授:用好心情創造好人生》
順天堂大學醫學研究所暨醫學院教授 小林弘幸 / 楓葉社文化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