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肌少症的問題相當嚴重,據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肌少症盛行率為7-10%,相當於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為防止肌少症,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的補充非常重要;不過醫師提醒,若因此一味塞蛋白質食物給長輩吃,尤其對於肝功能不好的長輩,吃過多蛋白質可能會有肝性腦病變的風險!
肝功能不好,肝臟無法代謝蛋白質廢物「氨」恐致肝昏迷
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提到,一名患有肝硬化的七旬婦人突然出現答非所問、個性改變等異常行為,經檢測後發現血氨數值遠超過正常上限100 ug/dL,達到200多ug/dL,已屆「肝腦病變」的標準,原因是在肝功能受損後,沒有足夠能力代謝進食過量肉類所產生的代謝廢物—氨。
據悉,該名婦人長期患有C肝,後導致肝硬化無法順利排毒,被家人發現「最近怪怪的」,出現意識混亂、講話不清楚及答非所問等症狀;此外,白天還一直處於嗜睡狀態,因此被帶往醫院就醫檢查。
過去也曾有一名55歲肝硬化女性患者,因為出現肝腦病變昏迷而住院,經一段時間調養後,症狀開始改善,卻在出院前一天血檢時發現血中氨濃度突然飆升;經醫師詢問是否吃了什麼食物後,患者才告知當天正常吃三餐,並喝下多達1公升的優酪乳,因為一下子攝取過多高蛋白優酪乳,導致其血氨升高,差點再次引起肝昏迷。
根據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衛教資料顯示,肝性腦病變依據表現不同症狀,一般可分為以下4級:
1.混亂:出現答非所問、日夜顛倒、個性改變,以及無法完成寫字等精細動作,通常此時家屬在與病人言談時,就能發覺患者不太對勁。
2.嗜睡:講話判斷力更差、手腕彎曲放鬆時會不規則抖動,無法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
3.半昏迷: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但還是可以叫醒。
4.昏迷:陷入叫不醒的狀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何宜蓁營養師曾撰文指出,長者食用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1.2-1.5克蛋白質,以一位體重60公斤的長輩為例,每天應攝取72-90公克蛋白質,一天大約需要攝取8-10份豆魚蛋肉類;過去研究顯示,存在於肉類、乳品類、豆類及其製品中的白胺酸可以幫助肌肉合成,平時應該適量補充。
肝功能出問題也不能都不吃蛋白質!營養師: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奶蛋白
那麼,當肝功能出現問題時,該怎麼正確攝取蛋白質呢?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洪思琦曾受訪表示,若肝硬化患者病況穩定,尚未發生肝性腦病變時,每日應攝取1.2公克的蛋白質;若發生肝昏迷者,須攝取足夠熱量,並暫時限制蛋白質攝取量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待肝昏迷情況改善後,再將蛋白質攝取量調整至每日每公斤體重1-1.2公克。
至於蛋白質來源的選擇,洪思琦營養師建議優先選擇含硫胺基酸較低的植物性蛋白或奶蛋白,代謝後比較不容易引發肝性腦病變;其中,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所含的膳食纖維也可以幫助改善人體腸道菌叢,增加腸道益生菌,並減少產氨菌益生菌在發酵後所產生的乳酸,可以幫助中和腸道中的氨,有助於降低血氨。
另一方面,牛奶、優酪乳和優格等乳品類除了乳蛋白,也含有較高比例的支鏈胺基酸(BCAA),主要從肌肉代謝,較不容易造成肝臟負擔。
參考來源:
不是中風!嬤突說話不清楚 醫揭「這食物」吃太多害肝腦病變:久了恐叫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