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明顯轉涼,又到了吃鍋的季節!有許多民眾習慣在天冷時吃薑母鴨、麻辣鍋等食物暖暖身子;但若未留意攝取量,恐怕會導致胃出血!天冷時想吃麻辣鍋是人之常情,但醫師提醒,吃鍋時有些「眉角」要注意,才能吃得開心又安全!
吃重口味麻辣鍋吃到消化性潰瘍恐吐鮮血、解黑便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曾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表示,有一名35歲工程師患者在和朋友吃完麻辣鍋後,突然感到肚子一陣劇痛,隨後開始嘔吐,甚至還吐出鮮血,因此緊急送急診。
蕭敦仁醫師表示,此類患者通常可能有嚴重胃出血或胃穿孔問題,雖然起初已透過檢查確認此名患者沒有胃穿孔風險,也透過治療讓患者病況穩定的情況下;沒想到在隔天照胃鏡時竟然發現胃整片出血。後來詢問患者前一天吃什麼食物,患者才坦言自己吃薑母鴨,但旁邊還有一鍋麻辣鍋,最後確認是出血性胃潰瘍和胃發炎所致。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營養師陳雅淑曾撰文指出,當低溫報到的時候,民眾常常因擋不住麻辣鍋、薑母鴨的誘惑,導致消化性潰瘍患者紛紛回籠,其實都是吃「重口味」惹的禍。
陳雅淑營養師表示,消化性潰瘍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的粘膜,內皮層受到胃液侵蝕;若發生在胃部,就稱為胃潰瘍。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常會出現腹部疼痛;但有的疼痛會放射到胸部或背部,有的則還會伴隨噁心、嘔吐、腹脹,甚至頭暈、體重減輕和解黑便等。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李懋華醫師曾受訪指出,由於麻辣鍋主要就是由很燙的熱湯加上許多辣的調味品所組成,因此吃太多容易出現急性胃炎,過去也曾經有個案因為吃麻辣鍋急性出血而就醫,經胃鏡檢查後,才發現是多發性胃潰瘍;建議本身有消化潰瘍或返流性食道炎者,最好不要吃麻辣鍋。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曾受訪表示,吃麻辣鍋的時候如果直接將一大碗麻辣熱湯灌下肚,不但可能會傷害胃部,還容易因此而讓食道、口腔黏膜灼傷,如果真的要吃,建議民眾辣油加少一點,也不要在短時間內喝下一大碗麻辣熱湯;另外,建議吃辣時配點白開水,避免口腔、食道和腸胃受到傷害。
吃火鍋前喝牛奶可護胃?醫:吃這3樣東西更有效
那麼,還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吃麻辣鍋後所產生的不適症狀呢?有些人認為在吃麻辣鍋之前先吃點食物或喝點牛奶,會對腸胃比較好,對此,雙和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明堯曾受訪表示,牛奶中含有蛋白質及脂肪,的確具有保護胃粘膜的效果,可以中和刺激性食物;不過,若食物太過刺激,不論是牛奶或是胃乳,都無法達到完全保護的效果。
此外,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永發也曾受訪表示,若只有吃少量的麻辣鍋,事先喝點牛奶、吃點東西,的確可以稍微保護胃部;不過,若吃太多麻辣鍋,這些方法也無濟於事,建議食材可以過一下水,才不會那麼燙、辣,且吃的量一定要適可而止。
相較於喝牛奶,陳明堯醫師表示,用食物墊底應該是更實際的方法,嗜吃麻辣鍋者,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食,先以不具刺激性的食物,如白飯、白鍋中的青菜或肉類墊底,之後再慢慢加辣,讓先前墊底的食物和辣食產生中和作用,最忌諱在完全沒有墊底的前提下,直接讓辣食下肚,對胃部會造成直接又強烈的刺激。
粘膜修復時間需48-72小時,吃麻辣鍋頻率不宜太高以免胃病變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曾受訪表示,天冷的時候容易胃口大開,導致進食過量;且吃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進而增加胃潰瘍的風險,建議平時應避免暴飲暴食,並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陳明堯醫師建議,吃麻辣鍋的頻率不要太高,因為粘膜組織的修復時間約需48-72小時,修復後即無大礙;但若反覆接收刺激,也會增加病變的機會。而吳立偉醫師也提醒,若吃完麻辣鍋後一直拉肚子,或是有解黑便、吞嚥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最好儘早就醫接受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吃太辣拉肚子是辣椒素惹禍?最多別超過這劑量!3方法預防吃辣不適】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