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習慣西化、點外送風氣盛行,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已經不僅限於中壯年族群,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20歲以上患有高血脂的比例高達21.63%!高血脂的問題除了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也和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和腎病等慢性病息息相關,正視高血脂儼然已成為全民的課題。
不吃海鮮、肉類就能降血脂?烹調用油、CSI值也是重點
許多人可能覺得只吃菜、不吃肉就能改善高血脂;事實上,除了食物本身性質之外,烹調方式也是一大重點!營養師沈宛徵曾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撰文表示,先前有一名高血脂患者在諮詢時表示,自己為了降低膽固醇,戒掉了最愛吃的海鮮和肉類;然而,在改吃素食一段時間後,血脂卻仍然超標!
為何已經改吃素菜,體脂卻還是遲遲不降下來?沈宛徵營養師解釋,由於素食料理經常用油炸或是用較重的調味來提升風味,導致當中的油脂量過高;在這種狀態下,由於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原料「充足」,就會影響血脂肪。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溫上妤曾撰文指出,想要降低膽固醇,必須先瞭解食物的升膽固醇指數(CSI, Cholesterol Saturated fat Index),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衛教資料顯示, CSI值以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做計算,升膽固醇指數(CSI)=「0.05×膽固醇(毫克)+1.01×飽和脂肪酸(公克);指數越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越大。
想降血脂,食物CSI值大於10應少吃為妙
沈宛徵營養師指出,CSI是一種用來評估食物對血液中膽固醇水準影響的指標,一般來說,CSI值大於10的食物,如牛油、奶油、奶酪和肥肉等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而CSI值介於5-10之間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豬肉等可以適量吃;至於CSI值小於5的食物,如深海魚類、植物油和堅果等,就可以放心吃。
此外,溫上妤營養師提到,許多民眾一聽到膽固醇就如臨大敵,總是囑咐著不可多吃高膽固醇的海鮮、蛋黃等食品;但是食物究竟會不會造成膽固醇上升,不能只單看膽固醇,還跟食物的CSI值有關,CSI值才是造成體內膽固醇升高的元凶,CSI值越高,越容易影響血中的膽固醇,對心血管的危害也越大。
雞蛋、蝦蟹等海鮮膽固醇高但CSI值低,非造成高血脂元凶
溫上妤營養師解釋,雞蛋中的蛋黃、蝦蟹等食物,雖含有較高量的膽固醇,但當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較低,因此CSI指數也低;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均已替蛋黃洗刷會造成高血脂的冤屈,對健康的人而言,一天一顆蛋是對健康沒有問題的。
至於豆魚蛋肉類,CSI值由低至高分別為豆類、海鮮、肉及內臟,由於植物性來源的豆製品不含膽固醇,因此CSI指數會較低,是高血脂患者優良蛋白質食物的好選擇;不過,若本身有總膽固醇超標的狀況,還是要適量攝取蛋。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衛教資料列出,在常見食物中,屬於豆魚蛋肉類的以下幾項內臟類食物,單份的的CSI值較高,如豬腎為11.44、豬大腸為16.27;而豬腦甚至高達64.46。
除了食物本身的CSI值需要考慮,溫上妤營養師提醒,烹調用油也相當重要,即使是健康的食材,若使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品或煎、炸等高油的烹調方式,長期下來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舉例來說,雖然雞蛋的CSI值不高,但若是奶油歐姆蛋和香脆培根的美式早午餐組合,整頓早餐的CSI值就會大大提升。
把握飲食3原則避免高血脂找上門
那麼在烹調時適合使用哪些油品呢?溫上妤營養師建議,平日料理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為主,如橄欖油、芥花油(或稱菜籽油)、酪梨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最佳的脂肪酸組成比例為Omega-3:Omega-6=1:1-1:2,不超過1:4。
沈宛徵營養師表示,想要改善高血脂的飲食三原則,分別為「避開過多飽和脂肪酸食物」、「減少膽固醇」以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此外,保持運動習慣、節制甜食或飲酒,才能有效避免高血脂找上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