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Covid-19收發包裹先消毒 ?感染 =...

收發包裹先消毒 ?感染 = 接觸病毒量x時間!

台灣疫情嚴峻,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許多民眾早已習慣戴口罩、勤洗手的生活;而許多公司行號也畏懼「變種病毒」的傳播,要求 收發包裹先消毒 後,才能安心交付包裹,也讓人好奇接觸包裹或物體表面是否有機會感染新冠肺炎病毒(coivd-19)?

環境中病毒的轉移風險有多高?

根據接觸病毒量x時間=感染機率的公式:維吉尼亞理工學的大學病毒傳播專家Linsey Marr表示要有足夠的病毒量落在非生物的物品表面,並且存活到收件者觸碰到,再經由手觸碰到口、鼻進入呼吸道內達到感染量,並不是這麼容易!

▐  感染病毒途徑

許多媒體在日前過度解讀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對於傳播途徑的網頁文字修改,特別是可能透過接觸物體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部分。對此,CDC則重申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實驗室的數據雖然顯示,人們有可能透過接觸帶有病毒的物體,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臉部器官感染covid-19,但這不被認為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

▐  最小感染劑量

英國伯明翰大學微生物學和感染學教授Willem van Schaik曾表示,病毒要達到足夠的數量,才會引發感染事件。在公衛上,能夠引起50%的健康族群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稱為「最小感染劑量」,而引起新冠肺炎病毒的SARS-CoV-2是一種新病原體,所以各界都缺乏相關的實質數據。

變種新冠肺炎病毒VUI ! (示意圖)
變種新冠肺炎病毒(示意圖)

用類似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進行生物統計上的推估,達到最小感染劑量需要吸入數千,甚至是上萬的病毒顆粒,才會感染到MERS,因為MERS是一個傳播性較弱的疾病,感染MERS的患者平均傳染不到1人,所以用covid-19患者平均感染2~3人的方式反推,傳播性較強的SARS-CoV-2或許只要吸入數百或數千個病毒株就會具備感染力

- 廣告 -

但若以SARS在小鼠模型的感染劑量進行生物統計上的推估,達到最小感染劑量需要吸入約為幾百個SARS的病毒顆粒;反推在人類身上,則需吸入數百或數千個 SARS-CoV-2 顆粒才達到會出現症狀的感染劑量。所以,馬薩諸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學副教授Erin S. Bromage 博士,綜合以上兩個模型的估計,推論最小感染劑量約為1000病毒顆粒

▐  感染=接觸病毒量 x 時間

目前主要感染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方式,是長時間接觸未戴口罩的感染者,因為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可能會釋放出約兩億個病毒顆粒。而當感染者剛好對著沒帶口罩的健康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健康者也很容易因為吸入超過1000個病毒顆粒而感染。就算感染者不是對著健康者咳嗽或打噴嚏,但因為病毒會在空中懸浮半小時,在這個狀況下,未戴口罩吸入空氣中的病毒,也有可能被感染。

打噴嚏
打噴嚏

此外,說話每分鐘大概會釋放200個病毒顆粒,若是不戴口罩和患者面對面說話超過5分鐘以上的話就會被感染;呼吸則大概每分鐘會釋放20個病毒顆粒進入環境中,要累積到最小感染劑量則需要呼吸50分鐘以上,而且每個病毒都被吸入肺部裡面。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避免感染的最好方式是戴口罩及隔離感染者。因為只要感染者在密閉空間咳嗽或打噴嚏就會排出大量病毒,感染同處室內的其他人

 專家:接觸物品表面感染coivd-19的機率被誇大!

美國羅格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Emanuel goldman rutgers博士在國際期刊《刺胳針》/《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的論文Exaggerated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by fomites指出,實驗室進行的物品表面感染的試驗,是刻意使用了大量病毒來測試,這樣的狀況並不會在現實中發生

握門把
握門把

紐約大學物理學的Eugene Chudnovsky教授,在研究病毒的傳播時,發現如果有症狀的感染者,在幾小時之內很密集的接觸門把的表面,而且這扇門每隔幾秒鐘就打開一次,才會累積大量的病毒並產生傳染力;如果一個小時就只有幾個人去碰門把,就不太可能產生最小感染劑量的病毒。

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副教授、傳染病專家 Zain Chagla 博士則表示,病毒並不容易在環境生存,當病毒離開人類宿主進入環境時就會變得不穩定,再加上感染者不會在特定時間釋出大量病毒,所以讓病毒依附在物體表面上再傳染人類並不簡單。由此看來,收發包裹先消毒和遏止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傳播並不太相關,戴口罩和勤洗手才是解決感染之道。

參考資料
CDC updates COVID-19 transmission webpage to clarify information about types of spread
expert reaction to questions about COVID-19 and viral load
Why you’re unlikely to get the coronavirus from runners or cyclists 
The Risks – Know Them – Avoid Them
Why it may be harder to catch COVID-19 from surfaces than we first thought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