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C
Taipei
星期六, 12 4 月, 2025
首頁人體地圖腹部吃飽就想大便?醫揭有3症狀...

吃飽就想大便?醫揭有3症狀是「這病症」!4因素也會,3招就能改善吃飽就拉

你也是 吃飽就想大便 的直腸子嗎?許多人飯後很快就有便意,這是因為消化太好,又或是腸道出問題、可能有大腸癌?醫師指出,有4個因素都可能會造成這種問題,其中又以「胃結腸反射」最常見。如果連帶出現3症狀,就很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雖說短時間並不會造成健康危機,但是時間一久,又或是出現這7種症狀,就要小心,最好就醫檢查。

吃飽就有便意?可能是「胃結腸反射」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其社群媒體上表示,人體有時不受大腦控制,而是透過自律神經反射來實現最適當的運作方式。吃飽後產生便意,正是這種機制的表現。陳醫師解釋,當人進食後,胃的體積會因為容納食物而逐漸撐大,此時結腸會受到神經刺激而開始收縮和蠕動,將糞便推向直腸,從而誘發便意,此現象被稱為「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胃結腸反射通常發生在進食後約15分鐘,一天可能出現1至3次,尤其在早餐後特別明顯。

有3症狀恐「胃結腸反射亢進」

陳威佑醫師提醒,如果吃飽後就想上廁所,且伴隨腹痛軟泥狀糞便,或是出現便秘的情況,就需要小心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這被認為是大腸激躁症的症狀之一,也可能導致慢性腹瀉等問題。

- 廣告 -

雖然至今尚無文獻清楚說明胃結腸反射亢進的具體原因,但腸躁症患者常因內臟敏感性強、腸胃蠕動過快或心理壓力大,導致交感神經變得較為活躍,進而抑制腸胃蠕動,或在進食後出現強烈的排便衝動,並伴隨腹脹、脹氣及腹痛等症狀。

如何改善「胃結腸反射亢進」?

陳威佑醫師指出,根據《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期刊的研究,過量攝取飽和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加工食品以及糕點等烘焙類食物,會抑制迴腸的活動,並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這樣會導致腸胃蠕動變慢及便秘。

而含有更多乳糖寡糖的碳水化合物會經過大腸中的細菌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進一步加強胃結腸反射。因此,對於胃結腸反射亢進情況明顯的人,建議減少過油食物的攝取,並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在某些情況下,透過醫生檢查並結合營養師的建議,採用階段性的低腹敏飲食,可以幫助腸道的蠕動恢復穩定和正常。

4種飲食也會增加腸胃蠕動,便意來得快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在其社群媒體上分享,某些食物具有特別的「推動力」,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大腸內內容物的移動。

  • 咖啡:無論咖啡因含量的高低或是否含有咖啡因,都可能刺激腸道蠕動。
  • 油脂:如堅果、酪梨和奶油等,能促進膽囊收縮,並有助於腸道潤滑。
  • 溫熱飲品:例如早上喝一杯溫水或茶,有助於喚醒腸胃的運作。
  • 高纖維食物,例如燕麥、水果和蔬菜,能增加腸道容積,並促進腸道蠕動。

吃飽就想便4大因素,有7症狀應就醫檢查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指出,根據研究發現,人類在攝取食物後,經過消化和吸收,通常會在12小時後排出糞便,而一般的排便次數通常是每日一次。至於「一吃飽就想大便」的現象,黃醫師表示,因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這種情況通常與4種因素有關:

  1. 胃黏膜反射:當食物進入胃部時,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進而釋放胃泌素(Gastrin),以增加腸胃平滑肌的收縮頻率,並促進胃部的血液循環,幫助消化吸收,刺激腸道蠕動,最終促進排便。
  2. 排便習慣:黃軒醫師表示,排便頻率與日常習慣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習慣在飯後立即上廁所,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會逐漸記住這一習慣,並相應地釋放信號。
  3. 食物耐受性:每個人都可能受到體質的影響,部分人對乳糖不耐受,一旦飲用牛奶便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而有些人則對脂肪不耐受,食用較油膩的食物後,肚子也會感到不適。此外,某些族群對辣椒較為敏感,食用辛辣食物後會刺激腸胃等。
  4. 疾病引起:黃軒醫師指出,像大腸激躁症、經常性胃炎、焦慮症或躁鬱症等神經過度活躍的疾病,都可能導致「一吃東西就馬上想排便」的習慣。

黃軒醫師也提醒,若這個現象常伴隨其他症狀,如噁心腹脹腹痛糞便帶有黏液又黑又臭、出現血便等,或便秘及腹瀉交替存在,就建議就醫。

「脾濕體質」也可能導致飯後腹瀉

除了腸躁症之外,中醫師許淳彰指出,「脾濕體質」的人,由於腸胃黏膜組織常態性呈現水腫狀態,導致消化液無法正常分解和吸收食物,進而造成營養吸收不良。因此,這類人在進食後容易出現腹瀉,通常糞便軟爛、不成形且偏黏,容易造成馬桶沖不乾淨。此外,由於無法有效吸收養分,身體的代謝率會下降,進而導致體重增加,這就是俗話所說的「虛胖」。

▸ 比吃藥有效!低腹敏飲食法改善腸躁症超有感,一張表對照換吃這些食物就見效

3招改善「吃飽就拉」

  • 調整飲食
    • 陳威佑醫師表示,有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會影響神經元與宿主細胞之間的通訊處理。食物是維持腸道菌相平衡及腸道功能正常的關鍵。對於胃結腸反射亢進較明顯的人來說,應避免攝取過於油膩的食物。
    • 黃軒醫師補充道,除了應少吃容易引起腸胃過度刺激的食物外,腹瀉型患者的腸道較為敏感,應避免食用生冷、堅果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便秘型患者則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並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混合型患者則需注意遵循上述所有飲食建議。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 黃軒醫師表示,規律且良好的排便習慣可以減少許多腸胃道疾病的發生。如果真的有上廁所的需求,就應該立即去廁所,因為強行憋住反而會對腸胃道造成刺激。
  • 調節心態
    • 黃軒醫師指出,若一個人長時間處於焦慮、憂愁或煩惱的狀態,將會引起腸道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胃結腸亢進的頻率增加。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快樂地進食,能夠促進消化。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參考資料: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