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7來到了節氣立冬,立冬象徵著冬季的正式開始,在此時節許多人會透過冬令進補來強健體魄,幾乎每間薑母鴨、羊肉爐店都一位難求,不知不覺中,現代人心裡已經把立冬進補變成一種社交的默契,過節的意義或許已大於驅寒暖身了;然而,過度進補可能會因為上火引發身體的不適,在立冬後因上火來求診的人十分常見,到底立冬時該怎麼正確補身體?大家常常說的「上火」又是什麼呢?中醫師在這邊一次給你完整解答!
中醫常說的上火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藥膳食療會造成上火?
傳統習俗認為在立冬時節,因氣溫驟降,所以身體對熱量的需求增加,因此,古時候的人才會在這時候選擇熱性、溫性食材來補身體。「補」一般是指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或能量,但如果過度補充,特別是補充屬於溫熱性的食物或藥物,會使體內的陽氣過旺,如當歸鴨、麻油雞就很常在這時候的飯桌上出現,當歸鴨中的當歸性溫,能夠補血活血;麻油雞中的麻油和老薑更是熱性十足,才喝一口湯整個身體就暖了起來!
然而,這些熱性食材若過量食用,會導致體內陽氣過盛,引發所謂的「上火」現象,在中醫理論中,「上火」指的是體內的陰陽失衡,特別是「陽」過旺,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這種狀態可以由飲食、情緒、氣候……等多種因素引起,其中「吃太補」是常見的原因之一,於是導致火熱內生,而內生的火會擴散到不同的臟腑,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又中醫認為火也會損耗體內的陰液,「水」變少,「火」自然就更旺囉!於是又加重了上火的症狀,特別是體質偏熱的人群,更容易在進補後出現以下上火不適:
1.口乾舌燥:由於體內火氣旺盛,消耗陰液,導致口腔乾燥,甚至口苦、口臭。
2.喉嚨疼痛:火氣上炎至喉嚨,會引起咽喉部位的紅腫疼痛。
3.口瘡、牙齦腫痛:由於心火或胃火過旺,會在口腔或牙齦處表現出發炎反應。
4.便秘:體內火氣旺盛會導致腸道津液不足,糞便乾燥難以排出。
5.長痘痘、粉刺:皮膚容易因火氣旺盛而出現痤瘡、紅疹,尤其在頭頸部、或四肢最容易發生。
6.失眠、煩躁:心火上炎會導致神志不寧,情緒起伏大,導致晚上睡覺時無法安定心神,影響睡眠品質。
立冬後補過頭上火怎麼辦?做到4點可緩解不適
1.降火食物/中藥:「上火」是一種體內失衡的表現,處理時需針對性地調理,如適當減少「補」的力度,或輔以清熱降火的中藥材來平衡體內陰陽。可使用一些清熱瀉火的中藥,如菊花、金銀花、蓮子……等,有助於清熱解毒、降火散熱。又當出現上火症狀時,也可以食用水梨、綠豆湯來降火潤燥。
2.飲食調整:避免進食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改吃清淡、涼性的食物,如苦瓜、冬瓜、黃瓜……等,幫助清熱降火。
3.多喝水:增加水分攝取,有助於身體排毒和清熱。
4.適量運動: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火氣的散發。
立冬到底補不補?做到4點聰明補、適量補!
如果你想在冬天吃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但又擔心補過頭上火,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法:
1.藥材調整:將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藥材,如當歸、黃耆換成較為平和的藥材或乾脆不用,可以使用枸杞、紅棗來補血,這些通常有滋補效果但也不會過度溫補,也可以選擇加入一些具有清熱效果的藥材如菊花、百合、薄荷,可以在補身的同時防止上火。
2.減少薑的使用量:薑是一種非常溫熱的食材,特別是乾薑、老薑與薑黃,如果還是希望保留一點薑的味道,或許用嫩薑會稍微好一些,不過還是須注意建議可以減少薑的使用量,甚至可以加入前述的菊花或是薄荷來平衡。
3.控制食量、頻率:即使是再好的食材,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身體負擔加重,因此,吃這些補品時,應注意適量,並避免連續多日大量進補。
4.搭配清淡飲食:在進補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清淡的飲食,如涼拌苦瓜、蓮子羹……等,這些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可以平衡體內的熱氣。
以上幾點可以讓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必擔心上火的問題。
立冬進補是傳統養生的重要習俗,但現代人平日也是大魚大肉,補養過度可能引發上火,比起過去以往的大補溫補,應該選擇更適合現代人的平補法,習俗與健康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讓我們在進補的同時,更可以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食材,防止火氣過盛,如此就可以在立冬時節和三五好友相聚,又能達到健康進補的目的!
【延伸閱讀:立冬一到忙著冬令進補?補過頭反傷身!中醫揭立冬養生4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