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中醫中藥寒露如何養生?醫:3穴道、...

寒露如何養生?醫:3穴道、這些食物快筆記

過完中秋節,時序來到了秋天第五個節氣-寒露!2023年的寒露是10月8號,正值雙十連假,大家最近是否明顯感到氣溫變涼了呢?由於天氣明顯轉涼,中醫師提醒,此時應要注意腳部的保暖,並注意心血管、呼吸道和皮膚方面的問題,並提出寒露時期在飲食、運動和作息方面對應的養生妙方,不妨趕快筆記下來!

寒露養生宜收斂精氣神,不宜過度思慮、大量出汗運動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張詠淳中醫師曾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官方頻道中分享,寒露的到來代表秋天即將進入尾聲,寒露的「寒」其實還未到天氣很寒冷的意思,而是指和在九月初的節氣「白露」相比,天氣會更涼,露水也變得更多,甚至地上的露水會結成一片一片的霜,所以稱為寒露。

過去有「白露水,寒露風」的說法,寒露時期天氣會漸漸轉涼、風大,在中醫上強調「天人相應」,人體如同一個小的宇宙,而天地是一個大的宇宙,生長在天地之中,會順應天地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運行。

- 廣告 -

寒露時節對應到自然界,是「秋收」和「冬藏」,養生也一樣,在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中提到,此時應將精氣神收斂,心情平衡,不適合過度思慮、冒險,應保養陽氣,不做過度流汗的運動,運動上選擇緩慢放鬆、動作協調對稱運動,如氣功、太極、瑜珈、散步或冥想都很適合。

張詠淳中醫師提到,在中醫上有一重要觀念,即「汗為心之液」,意指汗和心臟有關,心臟像是馬達,若運動強度太強烈,以致流太多汗,在皮膚出現很大的汗珠,甚至讓整件衣服都濕透,就像讓馬達作功超出原本能承受的範圍,容易讓心臟負擔較大,並喪失陽氣和精力。

因此,張詠淳中醫師建議,運動時流汗到體表有一層黏黏的汗即可,年長者可以選擇在公園裡找兩棵樹,進行八字散步慢走,而年輕人運動程度則只需到微微出汗即可;另外,也提醒一些心血管不好的年長叔叔或阿姨,因為天冷易受寒,建議室內運動較為安全。

「寒露腳不露」,按2穴道改善循環、關節痠軟

另外,在寒露時節,古人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中醫師黃胤誠曾在YouTube健康頻道《健康多1點》中分享,在寒露時若腳底沒有做好保暖、血液循環變差,會導致肝經受涼、頭痛、嘔吐,以及造成女性婦科不適;而張詠淳中醫師也表示,由於寒露時天氣變寒冷,腳部保暖比較重要,盡量不要露出腳踝,減少穿著涼鞋、拖鞋。

扶原中醫診所惠文院區主治醫師吳俞璇也曾撰文指出,因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加上腳部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為防「寒從腳底生」,從養生理論來看,每晚可用熱水加「川紅花、桂枝」泡腳,讓足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循環並抵禦外界寒氣。

此外,張詠淳中醫師提到,在寒露時泡腳也可選擇將艾葉、花椒和桂枝煮水後倒進泡腳桶裡,並按摩三陰交穴10分鐘,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四個指頭的位置,為脾腎肝三個經脈的交匯點,泡腳時也可以順便補養這三個經脈,並幫助加強身體循環;而吳俞璇中醫師也提到,寒露時,時常按摩「火膝穴」,提供溫暖膝蓋的能量,也能改善冬季關節痠軟、筋骨僵硬等症狀

按迎香穴改善鼻過敏、鼻塞流鼻水

除了加強足部保暖之外,張詠淳中醫師也特別點出寒露時期容易出現的特別疾病,由於秋天對應五行中的「金」,且和五臟中的「肺」相對應,除了收斂精氣神之外,也應收斂肺氣。

由於從夏天熱氣蒸騰進入到秋天時,還是會有殘餘的火氣,加上秋天最大的特點:乾燥,燥邪容易影響到肺,進而使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氣喘等問題,以及皮膚病等身體狀況出現。

張詠淳中醫師提到,若此時出現對冷空氣過敏,或者鼻塞流鼻水,可以藉由按摩「迎香穴」來緩解,迎香穴位於鼻子外緣中點,鼻唇溝凹陷處,將兩手搓熱至食指、拇指外緣有溫熱感,便可從鼻樑高度到鼻翼兩側按摩20下左右進行保養。

寒露飲食少刺激辛辣、多潤燥,不宜吃薑母鴨、羊肉爐

在飲食上,張詠淳中醫師建議多補充水分、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薑、辣椒和肉桂,這些食物讓粘膜乾燥;而常拿來進補的食物,如薑母鴨、羊肉爐,在此時也不太適合吃;這時候,選擇吃芝麻、蜂蜜、蓮藕或蓮藕汁,可以幫助保養肺部,並改善氣喘、皮膚病等狀況。

此外,吳俞璇中醫師也提到,寒露時節人體容易缺失水分而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毛髮乾燥脫落及咽喉燥痛等症狀,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喝點蜂蜜水,技能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還能幫助潤腸、緩解便秘,並多吃芝麻、白木耳、蘿蔔、蓮藕、百合等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參考資料:

扶原中醫診所—寒露節氣養生篇

彭溫雅醫師《節氣餐桌》

花蓮慈濟醫院官方YouTube頻道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