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洗衣服的頻率也隨之增加。洗衣精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清潔用品,與我們的身體接觸最為密切。仔細想想,我們是否曾留意過自己所使用的洗衣精中含有哪些添加物?醫師提醒,某些添加物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隱憂,長期接觸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內分泌失調,甚至導致月經週期紊亂及早熟的風險。那麼,該如何挑選安全的洗衣精呢?專家將教你如何挑選才能避開健康地雷!
衣服洗完又香又白淨?洗衣精2功效藏隱憂
相信大部分人在挑選洗衣精和洗衣清潔劑時,都希望能具備「亮白」和「香味」的功能。對此,皮膚科診所徐常捷醫師指出,洗衣精的香味主要來自香精或油類等揮發性物質。有些廠商則會利用鄰苯二甲酸酯作為「定香劑」,此外,也須注意洗完衣服變得又白又亮,很可能是洗衣精含有「螢光劑」。
洗衣精恐含螢光劑
使衣物洗後更加亮白的成分通常被稱為螢光劑,這些螢光劑在吸收紫外線後會發出藍光,使衣物看起來更加亮白無瑕。徐常捷醫師表示,洗衣精的設計使得螢光劑容易附著在衣物上,而衣物本身的纖維結構則使螢光劑能夠殘留在纖維的間隙中,難以徹底清洗乾淨。
當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接觸到皮膚時,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穿著這些衣物時,如果出汗,會使殘留在衣物上的化學物質溶解,進而讓這些化學物質更容易被皮膚吸收。
太香要警覺,恐含環境荷爾蒙
而讓衣服洗完後總是散發香氣的香精,對皮膚來說也屬於不必要的外來物質。徐常捷醫師表示,這些物質通常具有揮發性,容易對眼睛、鼻子和皮膚造成刺激,並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而定香劑中的鄰苯二甲酸酯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當人體吸收後,容易在脂肪、腦部等部位累積。長期暴露於此類物質可能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例如影響女性的月經週期,或增加兒童性早熟的風險。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曾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磷苯二甲酸酯常用作塑化劑和定香劑,廣泛應用於保鮮膜、塑膠瓶、香氛蠟燭及香水等產品中。無論是透過皮膚吸收還是嗅聞,這些物質最終都會進入血液,對身體的循環系統造成傷害。在市面上的洗衣清潔產品中,經常會出現如「香料」、「香精」、「高級香精」及「香氛精華」等標示。
有研究顯示,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濃度與BMI、體重、胰島素阻抗等指標呈正相關,這可能會引發慢性發炎,並增加肥胖、性早熟及皮膚炎的風險。
► 隱藏在身邊的毒!3環境毒素每天都會碰到,醫師4招排出體內堆積的毒
挑選洗衣精,注意2功效,越天然越好
徐常捷醫師建議,在挑選洗衣精或衣物洗滌產品時,若產品強調「亮白」、「鮮豔」等效果,則可能含有螢光劑成分。標榜「香氛」、「香水」等效果的洗衣產品,通常代表其成分並非天然萃取,極有可能添加了定香劑。此外,塑化劑的含量需要通過檢驗,因此在選擇洗衣類產品時,應特別留意包裝上是否有相關的檢驗標章。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挑選洗衣精的原則是「成分越單純、越天然越好」。她表示,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對人體也相對友善。
譚敦慈指出,清潔效果固然重要,但選擇容易沖洗乾淨的洗滌劑同樣不可忽視。如果發現衣物沖洗了好幾次仍然有泡沫,這表示洗滌劑仍殘留在衣物纖維上。一旦這些殘留物接觸皮膚,可能會被皮膚吸收,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太鮮豔、太香都要注意,醫:4成分盡量避免
挑選洗衣精時,譚敦慈建議避免選擇過於濃稠的產品,因為這可能表示添加了化學增稠劑。此外,顏色過於鮮豔或香氣持久的洗衣精,通常需要使用固色劑或定香劑(如塑化劑)等人工添加物,以保持顏色和香味的持久性。
中山醫學大學生化所博士暨皮膚專科醫師邱軍棠整理出四種可能含有對健康構成隱形威脅的洗衣精成分,包括:
- 人工香精:若殘留過量,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及呼吸道刺激,特別是對嬰幼兒或敏感肌膚者。
- 螢光劑:殘留在衣物纖維中可能會長期刺激皮膚,對敏感肌膚造成潛在影響。
- 甲醛:作為防腐劑,長期接觸可能增加呼吸道刺激、氣喘及過敏的風險。
- 石化界面活性劑:高濃度的界面活性劑可能會刺激皮膚,且不易分解,對環境可能造成長期的負擔。
洗衣服多1步驟更安心
最後,譚敦慈也提醒大家,選擇洗衣精時應優先考慮知名品牌,並避免過於鮮豔或含有香精的產品,這樣會更有保障。在使用前,建議仔細閱讀成分標示,並根據使用說明來控制用量。徐常捷醫師也指出,洗衣時可以多沖洗幾次,以減少洗衣精的殘留。同時,盡量將衣物晾曬在戶外,讓化學物質揮發到空氣中,以避免揮發性物質殘留在室內,從而增加接觸眼睛、鼻子及皮膚的風險。
參考資料:
- 喜歡把衣服洗得又香又白?小心越洗越傷身!醫師教你避開洗衣精NG成分
- 揪出3致癌「環境荷爾蒙」 寶特瓶、選錯沐浴品慘中
- 小心慢性中毒!譚敦慈:洗衣精1成分成「潛在殺手」
- 民眾驚:都沒注意新衣不能這樣洗!洗衣劑怎麼選?醫曝4成分不要用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