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台北市議員林珍羽驚傳罹患肺腺癌第一期!林珍羽在本月22號發文表示自己在健檢時掃瞄出肺部有1.2公分的腫瘤,醫生建議盡快進行手術治療,並表示:「妳很幸運,還好發現得早」,目前林珍羽已完成胸腔鏡手術,並告知大家自己傷口小,恢復狀況良好,只是可能短期內因中氣不足要暫別麥克風。
林珍羽在臉書撰文表示,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全家最健康的,且從不抽菸,沒想到在健康檢查中的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中發現罹患肺腺癌第1期。林珍羽坦言,在健檢結果出來的當下接收到建議轉胸腔科的消息時腦中瞬間一片空白,心想自己沒有家族病史,平常作息也勉強算正常,肺部怎麼會有「毛玻璃狀肺結節」?後來才知道肺腺癌與吸菸的關聯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直接。
林珍羽臉書全文:
女性罹患肺腺癌機率高於男性,主因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
相似的案例還有前主播蕭彤雯,同樣是沒有抽菸習慣、不下廚卻罹患肺腺癌,卻在健檢時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節結」,在第一次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就確診罹癌,幸好發現得早,為0期肺腺癌。
事實上,日常中的空氣污染、基因和生活環境等生活因素,都可能讓我們成為肺腺癌的高風險族群。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黃柏瑞醫師曾受訪表示,肺癌中肺腺癌的比例約占50%,其中女性患者比例高於男性,尤其是亞洲女性。
此外,黃柏瑞醫師強調,許多肺腺癌患者並無抽菸習慣,肺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家族病史及過去的肺腺癌病史外,最主要的原因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常見的室外空氣污染來源包括工廠排放及車輛廢氣,而室內空氣污染則涵蓋烹飪時的油煙、老房屋中的石棉瓦、以及敬神祭祖時燃燒的線香等。雖然抽菸在這些風險因素中並非特別顯著,但吸菸本身仍是導致肺癌及其他癌症的重要危險因子,不可忽視。
輔大醫院家醫科許書華醫師曾在臉書撰文指出,其實在台灣,非吸菸者成為肺癌主流患者,特別是女性病例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她整理出導致肺癌的四大主要原因:
一、基因影響
如果家族中有一等親或多位成員罹患肺癌,患病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
二、二手菸與三手菸的危害
許書華指出,許多戒菸門診的患者提到,為了避免二手菸毒害,家中小孩常需配合成人閃避。雖然吸菸是個人自由,但建議吸菸者選擇吸菸專區,避免影響他人健康。三手菸的化學殘留物會附著在地毯、衣物和皮膚上,家人接觸後同樣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三、空氣污染 (PM2.5)
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許書華提醒,長期吸入PM2.5可能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氣喘和過敏等健康問題,因為這些微粒能穿過肺泡進入血液循環。
四、其他環境因素
包括煮飯時產生的油煙以及燒香拜拜等活動,也會釋放細懸浮微粒。建議煮飯時戴上口罩並開啟抽油煙機,而燒香拜拜則可視情況減少次數,以心誠則靈為主。使用芳香劑或香水的民眾也應留意這些產品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等有害物質。
許書華醫師強調,肺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七成患者發現症狀時已是晚期。根據台灣肺癌學會2015年「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建議55至74歲、吸菸史超過30包年且目前仍吸菸或戒菸未滿15年的民眾,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篩檢。
她解釋,所謂30包年,指的是每天抽3包菸、持續10年的吸菸史。此外,50歲以上且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也可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篩檢,以了解自身肺部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