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快速加熱的微波爐,成為許多外食族自帶便當或前往便利商店購買加熱食物的首選。短短1至2分鐘內,冰冷的食物便能變得熱氣蒸騰、香氣四溢,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製作一道簡單的菜餚。然而,在享用溫暖美食的同時,也要小心,數以百萬計的塑膠微粒碎片可能隨之進入體內!
研究:即使合格容器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近期天氣確實感覺轉涼,尤其在身心疲憊的時候,總會特別想吃些熱食,這不僅能滿足味蕾,還能讓心情感受到溫暖。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一項發表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冷藏或室溫儲存的塑膠容器,那些符合微波加熱標準的塑膠容器在微波爐中也會釋放大量的微塑膠微粒。研究人員同時指出,這些塑膠微粒對細胞活性也具有破壞性的影響。
微波爐加熱原理?
一直以來,微波爐遭受了不少批評,許多傳言指出微波爐可能致癌,輻射對人體有害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國健署的資料,「微波」是一種電磁波。當我們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微波爐產生的微波會與食物中的水分子以相同頻率震動,造成分子之間的摩擦,進而產生熱能,使食物由外層逐漸加熱至內層。
美國癌症協會(ACS)同樣指出,微波爐並非使用輻射線,如X射線或伽馬射線,因此不會使食物具有放射性,因此無需擔心。
微波爐會讓營養流失?
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特別指出,微波爐可以用來烹調食物,但不會改變食物的分子或化學結構。與傳統的烹調方式相比,使用微波爐烹煮食物不僅不會降低其營養價值,還可能更好地保留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譚敦慈:這4種容器加熱產生毒
既然如此,微波加熱是否既方便又快速,且對健康無害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的護理師譚敦慈指出,微波加熱時容易產生有毒物質的主要來源是「容器」。她特別提醒,塑膠、美耐皿、金屬邊及保鮮盒等容器絕對不應放入微波爐中。譚護理師還表示,自己在購買加熱食品時,會自備適合加熱的容器,然後再進行微波加熱,以避免攝入塑化劑等有害物質。
【延伸閱讀:隱藏在身邊的毒!3環境毒素每天都會碰到,醫師4招排出體內堆積的毒】
FDA合格容器同樣溶出塑膠顆粒
黃軒醫師進一步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兩個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並標示為「可微波加熱」的聚丙烯(PP)塑膠容器,以及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聚乙烯(PE)塑膠食品袋。在與冰箱存放的情況相比較下,研究人員發現,微波爐中的聚丙烯(PP)容器每平方公分釋放的微塑膠數量高達420萬個,而更小的奈米塑膠顆粒則可達到12億個。
研究顯示,儘管人體的腎臟能夠過濾大部分相對較大的微塑顆粒,但較小的奈米級塑膠微顆粒卻可能穿透細胞,甚至透過蛋白質包裹自身進入免疫系統。這些微顆粒所攜帶的化學物質,例如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鹽,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及生育能力。
毒物權威:這種塑膠比較耐高溫
塑膠容器隨處可見,究竟哪一種使用起來較為安全呢?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塑膠材質可分為1至7號,其中3號PVC在高溫下會釋放塑化劑,許多保鮮膜便屬於3號PVC類別。
譚敦慈提到的美耐皿屬於7號類別,經高溫加熱後可能會釋放三聚氰胺。研究顯示,長期攝入這種物質可能會對生殖能力造成損害,並增加膀胱或腎結石及膀胱癌等疾病的風險。
在各種塑膠材質中,5號PP聚丙烯是耐高溫性能最好的。然而,顏宗海醫師指出,即便5號PP具備較高的耐熱性,當溫度超過130度時,仍然有可能釋放出有害物質。因此,醫師建議,為了安全起見,任何塑膠材質的容器都不應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電鍋也危險!醫師最推2種容器加熱
在當今忙碌的生活中,許多人習慣於三餐在外用餐,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顏宗海醫師建議,在超市選購微波加熱食品時,除了要注意包裝上的塑膠材質號碼外,還應選擇耐高溫的容器。
不只微波爐加熱可能有危險,電鍋加熱溫度也非常高,同樣不能用塑膠和美耐皿容器。此外,醫師也建議經常外食的人,最好自備玻璃或陶瓷容器,以便用來盛裝熱食或進行微波加熱。
泡麵蒸蛋夯卻可能有毒
最近,網路上流行在吃完泡麵後,將泡麵湯與雞蛋混合,然後放入微波爐加熱,製作成「泡麵蒸蛋」。顏宗海醫師指出,現在的泡麵已經改用安全的紙碗,但內層通常仍含有聚乙烯塑膠,因此不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
食藥署也指出,雖然紙杯和紙盒可以用來盛裝食物並進行加熱,但許多紙製餐具的表面會塗有食用蠟或塑膠淋膜,因此在使用時仍需注意其材質特性、所盛裝的食物種類,以及微波加熱的設定強度,以避免過度加熱。
【延伸閱讀:放冷會凝固的油少吃!專家6招教你分辨好油避免心血管疾病風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