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C
Taipei
星期三, 12 2 月, 2025
首頁新聞專題食安危機年節年糕沒吃完,發霉削掉就...

年節年糕沒吃完,發霉削掉就好?醫:當心5種黴菌出現,黃麴毒素致肝癌

年糕是農曆新年期間家家戶戶常見的傳統美食。然而,許多人在過年後可能還留存著一些年糕,若放置過久而出現黴斑。生長在年糕上的黴菌有很多種類,其中一種與肝癌有密切關聯!千萬別誤以為這是「天然發酵」的結果,應立即停止食用並丟棄,以避免病原體對健康造成危害。

過去曾經有一名女網友在FB分享,有一天晚上吃飽飯突然想吃年糕,便拜託母親為其煎年糕。母親取出用來拜年的年糕後,發現上面佈滿黴菌,但卻不為所動,淡定用小刀將表面黴菌削掉後,將未明顯受影響的部分切成片狀,再放入油鍋內油炸。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陳冠蓉曾受訪表示,即使去除肉眼可見的黴菌,但周圍其實仍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菌絲,有機會生成黃麴毒素並深入食物內部,就算清洗或切掉局部,也無法完全去除黴菌。建議哪怕有一點黴菌,最好也不用食用並直接丟棄比較安全。

- 廣告 -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年糕發霉後可能孳生多種黴菌,其中最危險的就是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會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這是一種強烈致癌物,與肝癌高度相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黃麴毒素具有極高的耐熱性,即使透過蒸、炸、烤等高溫烹調方式,也無法將其去除,食用後可能在體內累積,對健康造成長期損害。

年糕發霉後,可能滋生多種黴菌,不同種類的黴菌對健康的影響各異,以下是常見的5種黴菌及其風險:

1.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

  • 會產生黃麴毒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與肝癌風險高度相關。
  • 具有極高耐熱性,烹調無法去除毒素。

2.雜色麴黴(Aspergillus niger):

  • 影響食品品質,可能造成食物變質。
  • 部分品種可能產生毒素,導致健康風險。

3.草酸青黴(Penicillium oxalicum):

  • 主要影響食物風味,毒性相對較低。
  • 但仍不建議食用發霉的年糕。

4.短密青黴(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 可能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影響腎臟健康。
  • 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

5.黃色籃狀菌(Eurotium spp.):

  • 常見於低水分食品,如乾燥食品和發霉的糕點。
  • 可能產生次級代謝物,影響食品品質與安全性。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來保存年糕,減少發霉風險:

1.適量購買,避免囤積:年糕保存期限有限,應根據家中食用量適量購買,避免存放過久。

2.冷凍保存,延長新鮮度:若無法短時間內吃完,可將年糕切塊分裝後冷凍,減少發霉的機會。

3.存放乾燥環境,防潮防霉:黴菌生長需要濕氣,應將年糕存放於乾燥、低溫、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接觸水氣。

4.定期檢查外觀與氣味:若年糕出現變色、異味或黴斑,應立即丟棄,避免食用。

年糕發霉並不是「天然發酵」,而是黴菌污染的結果,可能潛藏健康風險。特別是黃麴黴產生的黃麴毒素,即使經過高溫烹調仍無法去除,長期累積在體內,可能增加肝癌風險。因此,一旦發現年糕發霉,應該立即丟棄,切勿心存僥倖食用。

食藥署提醒,購買糕粿類產品應配合冷藏保存,如在露天開放市場所購入,回到家應立即冷藏並盡快食用完畢;此外,購買前也應留意表面,如果有濕黏的狀態,可能表示產品已經開始處於腐敗過程,除非是剛蒸出來的正常水氣,否則表面應呈現清爽狀態,不應有水水的感覺,並伴有米的香氣。建議購買包裝完整、標示清楚,且以冷藏販售的產品,以降低食安疑慮。


參考資料: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