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在社區中悄然增高,流感、新冠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腺病毒等病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近期非常盛行。其中,黴漿菌肺炎近來在日本疫情迅速升溫,在臺灣也偶有發生,但許多人對其了解有限。究竟黴漿菌肺炎有哪些症狀?和感冒又有哪些不同呢?以下由專家來為您解答!
黴漿菌肺炎症狀有哪些?傳播途徑為何?2族群重症、死亡率高
黴漿菌肺炎是一種由肺炎黴漿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咳嗽、打噴嚏、近距離談話都可能傳播黴漿菌。該疾病在幼童、青少年和全年齡層中都可能感染,特別是秋冬季節,計劃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應特別留意防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肺炎不同於一般細菌性肺炎,被稱為「行走的肺炎」,因為許多患者即使發燒,仍保有活動力,這使得病情常被忽視而延誤治療。
幼兒族群特別容易感染黴漿菌,感染黴漿菌的高峰年齡大約在3-5歲,但是青少年病例也不在少數,為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感染的症狀輕重不一,主要影響肺部及上呼吸道。
常見症狀包括咳嗽、發燒、喉嚨痛及感冒類症狀,有些患者會出現長時間的乾咳,有痰時多呈現黃色。吳宗儒醫師指出,雖然黴漿菌感染常見於幼兒和青少年,但由於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發展為重症。
在嚴重的病例中,黴漿菌感染可能進一步導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引發呼吸衰竭,需要住院插管治療。特別是老年人或免疫力較弱的群體,黴漿菌感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更高。
【黴漿菌疫情升溫!中醫觀點怎麼看?久咳不癒分2症型,5穴位保護上呼吸道】
怎麼判斷是否得黴漿菌肺炎?該如何治療?有疫苗可以打嗎?
黴漿菌感染的病程較長,由於它屬於非典型肺炎,患者往往難以在早期與普通感冒區分開來。吳宗儒醫師提醒,當咳嗽超過一般病毒感染的病程時,就需要考慮是否為黴漿菌感染。相關檢驗方法如喉嚨快篩、PCR檢測或抽血都可以協助確診。
臨床上,黴漿菌感染通常使用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也可根據情況選擇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等第二線藥物。對於幼兒及孩童,使用抗生素需要格外謹慎,因為某些藥物可能對牙齒、軟骨發育等方面產生副作用。若治療3天後效果不佳,則應考慮抗藥性問題,進行進一步檢測。
至於黴漿菌是否可以打疫苗預防?對此,吳宗儒醫師指出,黴漿菌目前尚無疫苗可供預防,治療主要依賴抗生素和自身的免疫力。然而,由於抗生素濫用的情況,部分黴漿菌菌株已對紅黴素產生抗藥性。
疫情期間,由於防護措施的落實,黴漿菌感染病例數有所減少,但在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其中部分病例對常用抗生素已產生抗藥性,這為治療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不過,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建賢受訪表示,儘管醫療院所持續存在黴漿菌抗藥性問題,但只要投以正確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
雖然黴漿菌肺炎的致死率較低,但該疾病的隱匿性和抗藥性問題仍值得警惕。吳宗儒醫師強調,黴漿菌感染的症狀多變,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性反應或嚴重病變,如自體免疫反應或腦炎等少見情況,因此當呼吸道疾病流行時,民眾應繼續遵守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以降低感染及傳播風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