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器官系統消化系統2NG習慣害35歲男大腸癌...

2NG習慣害35歲男大腸癌末期!醫:這行為做1小時如同抽1隻菸

大腸癌已成為國人第二大常見癌症,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成為導致大腸癌頻發的主要因素。特別是現代社會中,燒烤、油炸食物的盛行,加上上班族久坐不動的工作方式,使得大腸癌的發病率節節攀升。

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分享了一個令人警醒的案例。一名35歲的男子長期以來偏好排骨便當和燒烤食物,鮮少攝取蔬果,加上工作繁忙,經常久坐於辦公桌前,缺乏運動;未料,這些平時累積的壞習慣,最終竟然導致他罹患末期大腸癌,癌細胞甚至已經轉移至肝臟。

此名年輕男子最初因出現血便而前往醫院檢查,然而當以為只是痔瘡,並未多加重視;直到兩個月後,友人發現該男臉色異常蒼白,才促使他再次就醫,結果確診為大腸癌末期。

- 廣告 -

據了解,此名罹患大腸癌末期的年輕男性每天吃便當,尤其偏好排骨便當,蔬菜攝取量少,再加上經常加班、久坐又少運動,下班後偶爾還會去吃燒烤。男子不解為何幾個兄弟常常一起吃同樣的食物,卻只有自己得癌症?

對此,劉博仁醫師解釋,該男子可能在癌細胞產生的時候,正好處於免疫力低下的狀態,這導致癌細胞迅速發展成腫瘤。事實上,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預防癌症的重要因素。劉醫師建議,避免久坐、增加運動、多攝取蔬果等健康習慣,都是有效降低癌症風險的關鍵。

這名男子的例子凸顯了現代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健康的重大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醫師補充說明了飲食習慣與大腸癌之間的關係。他指出,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居高不下,與多項危險因子有關。除了家族中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病史、肥胖和抽菸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蕭奕宗醫師強調,油炸和燒烤的烹調方式會產生大量致癌物質,如多環芳香烴和雜環胺,這些物質已被證實與大腸癌的發生有直接關聯;此外,攝取過多的紅肉和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相反地,多補充蔬果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有害物質,從而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然而,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致癌危險因子。蕭奕宗醫師引用相關研究指出,每天增加2小時的坐著時間,會讓大腸癌的風險增加8%,在肺癌和子宮內膜癌中則分別為6%和10%。這是因為久坐會減緩腸道蠕動,增加腸道發炎的風險,並且活動不足會導致肥胖,新陳代謝變差,進一步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

而劉博仁醫師也提到,一項來自澳洲的研究顯示,久坐1小時等同於抽1隻菸,原因是當久坐時,下半身血液循環會變差,骨盆腔和下肢循環,包括腹腔靜脈容易擴張,乳酸也容易堆積。而乳酸是一種酸性代謝物,對癌細胞具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久坐不動也會讓身體大量累積自由基,研究發現久坐者的發炎指數和自由基指數都偏高,兩者皆和癌症的生成有關。

另一方面,蕭奕宗醫師指出,久坐還會減少身體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進而導致維生素D的缺乏。維生素D已被證實在人體內具有保護腸道、降低腸炎或腸癌發生機率的作用,可以降低腸炎及腸癌的發生機率。因此蕭醫師建議,上班族應該時常起身活動,尤其是在午休時段,可以走到戶外曬曬太陽,除了能補充維生素D,同時也能促進身心的放鬆。

對於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的族群,蕭奕宗醫師特別提醒,定期篩檢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措施。由於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從瘜肉演變而來,其中腺瘤性瘜肉最具癌變的可能性,且年紀越大,長腺瘤性瘜肉的機率越高,因此如果發現瘜肉,尤其是直徑超過1公分的腺瘤性瘜肉,都應該及時切除,以防止癌變的發生。

事實上,大腸直腸癌是一種治癒率較高的癌症,在第1期時,其5年存活率可達90%;而第二期、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則分別降至80%、65%,因此早期發現大腸是否產生息肉病變與治療至關重要。

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蕭奕宗醫師都建議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應進行糞便潛血檢查,這是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手段。目前政府為50至74歲的民眾提供每2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這項措施能幫助高風險族群及早發現病變,進而提高治療成功率。


參考資料:

上班族注意!大腸癌年輕化 每天多坐2小時罹癌風險增8%

35歲男每天吃排骨飯竟大腸癌末期 他納悶「周遭朋友也這樣吃」 醫揭真相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