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生技中心今(9月23日)辦理「再生醫療國家隊:打造我國再生醫療產業鏈」論壇。與會專家指出,許多細胞製程需要的原物料和儀器設備,台灣生技公司多從國外進口,其實台灣都有自行製造的能力,應鼓勵自製自給還能外銷。
繼半導體國家隊後應成立再生醫療國家隊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認為,台灣半導體國家隊奠基了台灣經濟發展,台灣口罩國家隊保衛了國人防疫需求,若能延續這些精實成果,由國家提出戰略形成台灣再生醫療國家隊,最後是全民受惠。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程馨秘書長指出,政府設定目標便能帶動產業,台灣再生醫療業者蓄勢待發,然而大部分細胞製備場所(CPU)仍處發展初期,規模小、有研發、GTP法規及資金募集的需求,宜設整合型的輔導資金機制,及早提供支援協助發展與整合。
化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轉機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指出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下,台灣很多簡單的舊技術重新被應用後,變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檢測工具,目前再生醫療最大的挑戰在於製程與品管,自動化及封閉式的設備與高效的檢測工具將是再生醫療國家隊的生力軍。
富禾生醫李建謀總經理指出,透過AI對病患細胞進行更精密的分析,可提供更精準的、甚至規劃出合併式的免疫治療方案,結合再生醫療與個人化醫療,可為精準健康帶來的加乘效果。
催生再生醫療產業鏈
向榮生醫蔡嘉櫸董事長認為,圍繞著台灣的美國、日本、韓國、澳洲等很多國家皆已有指標性的再生醫療產品上市,台灣必須盡快發展指標性產品。生技中心涂醒哲董事長表示,發展代工不代表捨棄研發,在產業鏈上,台灣不需要全包,需定位關鍵領域。
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主任秘書,目前已有14家公司20項再生醫療產品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審訂,台灣再生醫療已有一個產業生態逐漸形成。在法規環境上,與會專家建議建議需協和、銜接細胞治療技術與製劑研發,建置目標性、前瞻性的法規管理以加速產品核准上市。
延伸閱讀
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的曙光!細胞治療支持療法
推動再生醫療品質與有利發展環境
再生醫療決勝關鍵:生產製程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