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生醫新知研究觀察:常見胃藥長期服用...

研究觀察:常見胃藥長期服用,胃癌風險倍增

胃酸、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的問題的內外因素很多,雖然有可能是和台灣人的工作和生活型態有關,畢竟台灣目前仍是全球工時排名第六的國家,長期下來的工作、生活壓力,以及大多數人三餐在外,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等等,的確都可能是造成胃部不適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來自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問題,臨床上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透過治療根除,不過日前透過Science Alert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用於治療幽門桿菌和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長期服用會使胃癌的風險倍增。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可用於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根除療法大多採用三聯療法(也稱三合一療法),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再加上2種抗生素作為治療,療程約一至二星期,通常病患若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根治率約可達到九成,不過仍有少數會再復發。
先前有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持續服用PPI有可能會發展罹患萎縮性胃炎,而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變,可說是胃癌先兆。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Ian Wong說:「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治療方法,並具有良好的短期使用安全性,但是,應該避免長期使用」。

臨床監測觀察,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罹癌風險是2.44倍

Ian Wong及其他研究人員分析了香港居民的健康數據資料庫,確定了63,397名透過三聯療法(也稱作三合一療法)治療的成年人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和2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在治療結束後,持續監測受試者7.5年,在最初接受三聯療法治療的63,397人中有153人治療後發展為胃癌,其中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罹癌的可能性是2.44倍,而使用替代藥物H2受體阻抗劑(H2 blockers)患者的風險並不高。
每日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與癌症風險相比,如果連續服用三年以上,風險高達8倍。
來自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藥物流行病學家Stephen Evan也說:「許多觀察性研究都發現了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相關的不良反應」。

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與世界同步廣泛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

雖然衛福部在今年5月份時公告國人103年的癌症資料數據中可見胃癌的發生率是下降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是往上升高的,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人有1人就有胃食道逆流的毛病,且有日漸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國中生的盛行率約15%。
而幽門螺旋桿菌全球感染率約佔一半人口,以台灣男女感染比例約是54%,台灣也是廣泛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用於治療胃灼熱、胃食道逆流和用以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雖然說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以整體來說有其必要,但是透過觀察研究,若長期使用有致萎縮性胃炎的風險的話,還是應當謹慎使用藥物。

延伸閱讀:《千萬藥小心,胃酸抑制劑引發肝炎》
延伸閱讀:《吃太多制酸劑更糟糕》
延伸閱讀:誤把 沒胃口 當感冒後遺症 3個月後就醫竟是晚期胃癌

References via
PETER DOCKRILL, A Really Common Medication Has Been Linked to Doubled Risk of Stomach Cancer, Science Alert, NOV 2nd, 2017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