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7、8月天氣酷熱難耐,在天氣炎熱的盛夏,有些民眾會趁著陽氣最旺的「三伏天」進行「三伏貼」調理,即在最炎熱的時節調理冬天虛寒性的體質,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不過,一定只能在三伏天進行三伏貼調理嗎?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呢?現在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夏季人體陽氣盛、體表微循環佳,三伏貼助「冬病夏治」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林亞萱表示,三伏貼的治療原理,是利用天氣炎熱時,人體陽氣盛、腠裡開(腠理即為皮膚、肌肉和臟腑的紋理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用辛溫發散之藥如細辛、延胡索等藥,來「溫」易咳虛寒的體質,「驅」因喝冷飲所導致的寒痰滯身,來降低冬季易誘發過敏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
林亞萱中醫師指出,三伏貼的治療方式由傳統灸法演變而來,利用具有一些刺激性的中藥材貼在人體的穴位上,並利用最熱的3個節氣(初伏、中伏、末伏),此時人體的體表微循環最好,容易將體表藥物吸收,然後刺激穴位,達到刺激免疫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也曾受訪表示,三伏貼是藥灸,基於「肺主皮毛」的中醫原理,三伏貼對應的是「肺經」,也就是治療肺經的氣喘、鼻過敏、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及皮膚疾病,貼在人背後的穴位上,依脈象、體質搭配穴位來貼,因此每個人貼的穴位略有差異。
一般而言,會先貼在背後最高脊椎骨凸出下緣的「大椎穴」,再往兩側胸椎兩指幅寬的一至四椎的四個穴位,包括定喘穴、大抒穴、風門穴、肺俞穴等。其中,大椎穴是陽經匯集處,三伏貼溫熱行氣會滲透進去,經絡會舒暢行氣,具有退、補氣作用;定喘穴可改善氣喘等呼吸道問題。
那麼,今(2023)年的三伏天是什麼時候呢?根據瑩中醫診所衛教資料顯示,今年的三伏天如下:
初伏:2023/7/11-2023/7/20
中伏:2023/7/21-2023/8/9
末伏:2023/8/10-2023/8/19
中醫師全聯會表示,可以在今年的7月11日、7月21日和8月10日進行三伏貼治療,此時利用三伏貼治療可以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原理來扶助正氣,後人簡稱「益火消陰」、「扶陽退陰」,意思是用扶陽益火之法來消退陰盛,預防冬季時舊病復發,可幫助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達到所謂「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貼不一定要在三伏天貼!取下藥餅後記得沖洗
至於三伏貼的成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三伏貼是將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和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趁著夏天最熱的三伏天,人體毛細孔呈現易擴張狀態時,用藥物沁入皮膚,讓藥效發揮。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若同時具有虛寒體質又容易過敏,都建議採取三伏貼來調理身體,成人敷貼半小時至4小時,而孩童只需半小時至1小時,可自行取下藥餅;不過建議取下藥餅後1-2小時後再進行沖洗,最久不宜超過6小時。
另外,若不方便自製藥餅,陳曉萱中醫師曾受訪表示,還可以利用「吹風機」懶人法,只要延著脊椎旁開兩根手指與四根手指寬度之處的膀胱經,來回用熱風吹動,平常具有氣喘或過敏疾患的人就可以藉此方法進行保養。
而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受訪表示,根據過去研究,若三伏貼的療程持續達3年,有8成具有虛寒病症的患者都能得到改善;而即使只用三伏貼治療1年,也有6成的患者病況得到改善,其中以氣喘等支氣管症狀改善效果最為明顯。
此外,王明仁醫師也指出,雖然三伏貼依傳統得在初伏、中伏和末伏3天進行,但由於台灣氣候炎熱,只要是天氣熱的時節,都可以進行三伏貼調養,但若只貼1-2次,恐怕無法達到完整療效。
哪些人不適合貼三伏貼?6種人要當心
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三伏貼,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炎東曾受訪表示,孕婦、未滿一歲的幼兒不適合;另外,正在發病的患者,如感冒、發燒、肺部感染者、嚴重藥物過敏者,均不建議使用三伏貼療法。
此外,王明仁醫師也提醒,正在服用「免疫調節藥物」、皮膚容易過敏起泡的民眾,也不適合使用三伏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