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怕摔,不僅是因為肌少症導致老年人跌倒與失能的主因,除了肌肉量不足而肌力衰退之外,研究發現,長期腿部肌力衰退,會使血流受限,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機率!醫師也點出5項平時就能自我檢測肌少症的症狀,並提供2招方法遠離肌少症,避免未來諸多疾病與意外的風險。
每年肌肉量降5%,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普遍人認為老人最需要注重骨骼健康,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格外注意。但是,肌少症同樣也相當重要,也正是老年人跌倒和失能的主因之一。肌少症不僅會導致肌力下降,讓活動力、生活功能受限之外,長期下來容易腰痠背痛、疲勞跟容易跌倒。
醫學博士黃軒對此表示,據研究顯示,人體的肌肉力量通常在30歲左右就開始逐漸衰退,40歲後加速減少,特別在60歲之後,肌力衰退的速度更顯著下降,每年平均損失3%至5%的肌肉量。
肌少症2症狀血液循環下降、易跌倒
醫師進一步指出,可以觀察身邊的人,有些開始無法久站,走幾步路就覺得腿痠疼,想坐下休息,這就是腿部肌耐力不足的表現。久而久之,身體可能會出現2種症狀,導致身體容易感到疲憊、痠痛,容易倒,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 循環下降:據研究指出,隨著年紀增加,再加上缺乏運動訓練,腿部肌肉變得鬆弛。這不僅會影響肌肉量,更可能導致血液循環功能下降。長期腿部肌肉衰退,會增加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的風險,並導致血液流動受限,進而影響整體健康,並提高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 血流受阻:血液循環功能出現狀況也連帶影響血流受阻,進而降低腿部肌肉的營養供應,促進肌肉萎縮和力量的下降。研究中顯示,腿部肌肉的衰退還會影響行動能力,使人容易疲勞和跌倒,尤其是老年人需多加注意。
不只肌肉變少,肌少症5日常徵兆
許多人認為肌少症的人體型通常較纖瘦,體格較壯碩的人可能相對風險較低。但其實並不然,家醫科陳欣湄醫師提出5個肌少症的特徵,可以從日常中觀察:
肌少症5點徵兆
- 走路緩慢:平地行走緩慢(6公尺內行走,每秒行走距離小於0.8公尺)。
- 握力下降:取物困難,拿不動大於5公斤重的物品、毛巾擰不乾。
- 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時感到困難,如需撐扶手才能站起身;爬10階樓梯會感到吃力,爬2、3階就要休息一下。
- 容易跌倒:跌倒機率增加,一年內跌倒次數大於2次。
- 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如60公斤年長者,半年內瘦了3公斤,就應該開始注意。
此外,肌少症可能伴隨骨質疏鬆的症狀,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教授也曾表示,由於肌肉量不足,導致跌到,又合併骨質疏鬆,造成骨折,如此一來,預後及死亡風險提高,或因骨折無法活動,未來將造成更嚴重的骨質疏鬆病症。
【延伸閱讀:疲倦、手麻、腸胃不適?5症狀竟查出致命心臟病變!】
2招預防肌少症,不用上健身房就能做
黃軒醫師也提醒,想要改善肌少症,除了蛋白質要吃夠,也要進行肌力訓練。許多人認為肌肉訓練一定要去健身房舉啞鈴,面對各式各樣的器材感到卻步。醫師提供2招方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培養習慣,到後面可以增加一些挑戰,達到訓練肌力的效果。
- STEP1:1萬步開始
每天先從走1萬步的小腿肌訓練開始執行,可以透過手機、運動手錶或手環,計步器等來估算每天的行走步數。 - STEP2: 加上深蹲
習慣每天走1萬步後,可以加一些徒手重量訓練,如深蹲或橋式,可以訓練到大腿、臀部、核心肌群等。 - 進階:如果以上都可以達到,不妨可以加一些重量訓練,如啞鈴或彈力帶,進行阻抗訓練,讓肌力更近一步強化。
醫師也提醒,只要過了40歲,就建議開始肌力訓練,弱勢等到60歲才開始,除了活動上可能會力不從心,肌肉流失速度更加快,運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延伸閱讀:三分之一長輩多重用藥!4種常見用藥危機腎功能受損、腸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