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Covid-19破解COVID-19 疫苗...

破解COVID-19 疫苗十大迷思 專家:利大於弊!

新冠疫苗公費、自費陸續開打,但國內外資訊雜,充各種迷思。似是而非的訊息除了造成民眾擔憂,也加重疫苗緩打的威脅。因此,台灣疫苗協會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榮譽理事長黃玉理醫師、呂俊毅秘書長招開記者會,破解民眾常見的迷思!

▍國際疫情面臨新高峰!

國際疫情現正面臨另一波高峰,鄰近的日本、印度及泰國疫情嚴峻,尤其印度面臨疫苗不足、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針對covid-19疫苗策略,李秉穎醫師也表示:「台灣整體新冠疫苗購買量約落在30萬4500萬劑,除購國外研發疫苗,國產疫苗也希望能朝自給自足的方向前進。疫苗施打狀況對國民健康甚至是國防安全都至關重要,為了達成群體免疫,鼓勵民眾盡早施打,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落實接種疫苗才能免於威脅

新冠肺炎的疫苗自3月22日起開放施打,不少民眾對於現有疫苗能降低整體傳播率確切效用多大?以及哪些疫苗較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相當好奇,也關心全球疫情何時趨緩,對於變種病毒的威脅也不敢掉以輕心。

- 廣告 -

李秉穎醫師表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成為長期流行病毒,一旦感染就有2~4%的死亡率,目前歐美核准的疫苗能將近 100%預防重症住院,且台灣總不能一直依靠邊境鎖國來對抗新冠病毒,部分國家也正研擬疫苗護照。唯有接種疫苗建立保護力,才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根本之道。」

破解新冠疫苗迷思

血栓問題:利大於弊

近期國際間頻傳因極罕見血栓問題而暫停施打新冠疫苗, 黃玉成醫師認為:「新冠疫苗在獲得國家監管機關的批准之前,都必须在臨床試驗中進行嚴格的測試,以證明它們符合國際公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準,施打新冠疫苗整體益處大於風險。」

此外,研究數字指出施打疫苗的人口,每百萬位會產生血栓問題的機率為1.2%,並顯示新冠病毒造成罕見腦靜脈血栓CVT的機率比施打疫苗高,這也證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更值得擔心。

新冠疫苗副作用:正常 免疫反應

呂俊毅醫師指出:「另外民眾最常討論的議題之一,就是新冠疫苗的副作用。疫苗打到身裡誘導身體生免疫反應。因此出現發燒、頭痛、倦怠、紅腫、硬塊都是合理的反應。因此打完疫苗產生輕微的副作用不必緊張,需要時找醫生詢或用藥即可緩解不舒服。

常見可預期的反應如下:
接腫部位疼痛、紅腫。
發燒、畏寒。
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及噁心。

以上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較少見症狀
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
嚴重過敏反應,例如:呼吸困難、休克。
全身紅疹
心因性疾病,例如:暈針、心跳加速、過度換氣。
血栓:例如:頭痛、呼吸困難、腿部腫痛。

▍不良事件還需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建置Taiwan V-Watch 便於民眾追蹤接種新冠疫苗後之健康情形。國內新冠疫苗自開打後有通報事件,嚴重不良反應其實極為少見,而且民眾通報不良事件的標準寬鬆,有些仍待釐清是否與疫苗接種有關係

台灣防疫上半場表現良好,下半場仍仰賴民眾凝聚防疫共識、落實接種疫苗,不管是為了日後疫苗護照、放寬檢疫標準做準備,更重要的是能減輕防疫前線的醫護負擔,早日建立群體免疫力。

- 廣告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