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C
Taipei
星期六, 12 4 月, 2025
首頁人體地圖皮膚/肌肉防曬乳別白擦!醫揭「這用量...

防曬乳別白擦!醫揭「這用量」才有效,SPF、PA防曬係數、補擦時機一次看懂

近期天氣回暖,漸漸變得悶熱,防曬變得更加重要。防曬不僅能避免曬黑和曬傷,還能防止皮膚老化及預防皮膚癌。然而,市售的防曬乳種類繁多,標示的防曬係數,像是SPF、PA、UVA等又該如何解讀?不同類型防曬乳有何差異?防曬乳需要定期補擦嗎?醫師將一一為您解答!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許多醫師和皮膚專家常常提到「長時間曝曬於紫外線對皮膚有害」。皮膚科醫師廖苑利表示,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各有不同。中波紫外線(UVB)容易導致皮膚曬紅、曬傷及其他皮膚損傷。而長波紫外線(UVA)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能輕易穿透普通玻璃進入室內,導致肌膚曬黑及光老化。

皮膚科醫師林政賢指出,臨床上有30%的皮膚問題源於防曬不足。如果未能做好防曬,可能會引發以下皮膚問題:

- 廣告 -
  • 皮膚斑點:包括雀斑、肝斑、曬斑、老人斑、膚色不均及皮膚暗沉等問題。
  • 皮膚老化:皮膚出現細紋及皺紋、乾燥脫皮以及失去彈性等現象,皆屬於光老化。
  • 皮膚疾病:曬傷、酒糟鼻惡化、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蕁麻疹以及皮膚癌等。

林政賢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期間若不使用防曬霜,53%的人在產後會出現肝斑。研究還指出,防曬對於預防皮膚色斑及保持肌膚年輕至關重要。林醫師進一步說明,紫外線僅能達到皮膚的真皮層,而高能量的可見光則可深入至皮膚的脂肪層,對皮膚造成的傷害相當嚴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更加重視防曬,不僅是為了防止曬黑,更是預防光照性皮膚病的關鍵。

物理性防曬乳、化學性防曬乳的差別?

防曬乳可分為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以及混合性防曬成分。皮膚科專科醫師邱品齊對這三種不同性質的防曬產品進行了大致的說明,闡述了它們之間的個別差異。

純物理性防曬

純物理性防曬以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等礦物粉體為基礎,透過反射、折射及散射紫外線達到防曬效果。使用後膚色可能較白,但吸油和吸汗效果佳,適合油性及敏感性膚質

純化學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乳能有效吸收紫外線,並將其轉化為較低的能量。由於化學性防曬成分種類繁多,因此可以研發出更強效的防曬配方,整體防護效果相對較為完整。然而,由於某些化學性防曬成分的分子較小,可能會被皮膚吸收,這樣容易引發肌膚敏感和刺激。邱品齊醫師補充道,近年來新型防曬成分已經在這方面有了顯著改善。

混合型防曬產品

邱品齊醫師表示,市售的防曬乳常見物理性與化學性成分共同組成,具備反射與吸收紫外線的雙重功能。

物理、化學性防曬乳各有優劣,這種擦完15分鐘才有效

醫美主治醫師吳易儒在社群媒體上指出,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對於油性肌膚或痘痘肌而言,可以選擇偏向化學性的防曬產品,因為其質地較為清爽,能有效減少因堵塞毛孔而引發痘痘的問題。

吳易儒醫師表示,物理性防曬的優點在於適用於敏感肌膚,塗抹後立即產生防曬效果,對環境也較為友善;而化學性防曬的優點則是質地通常較輕盈、容易推開且不會泛白,但較不適合敏感肌膚,且塗抹後需等待15至30分鐘才能發揮效果。

防曬係數怎麼看?

不少人在選購防曬產品時,常常對包裝上的標示感到困惑,尤其是防曬係數的相關資訊,如PA、SPF、UVA、UVB等指標,其實各有不同的作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黃志宏指出,防曬產品的作用原理是透過吸收、反射及折射等方式,減少紫外線進入皮膚。

SPF

類似於過濾紫外線的效果,皮膚在塗抹防曬產品後,受到光源照射時產生發紅現象所需的時間,與未塗抹防曬產品所需的時間進行對比。例如,在不塗抹防曬產品的情況下,皮膚在20分鐘內就會出現發紅現象。而在塗抹防曬產品後,皮膚需要4小時(240分鐘)才會發紅,因此這款防曬產品的SPF防曬係數為12(240分鐘 ÷ 20分鐘 = 12)。

UVA、UVB、UVC 

紫外線波長依長短可分為長波UVA、中波UVB和短波UVC。其中,UVC的穿透力和傷害性最強,但大部分會被大氣中的臭氧層吸收,因此不會直接照射到地面。

中波UVB會引起皮膚曬傷、老化及誘發癌變,SPF防曬係數正是針對UVB的防曬指標。而長波UVA也可能導致皮膚癌,因為其波長較長,能更深層地照射皮膚,深入真皮層,從而使皮膚出現曬黑和早衰老化的現象。

PA

常被用作日系防曬產品的防曬指標,也是台灣最常見的針對UVA的防曬指標,通常以+號的數量來表示。PA+代表PPD數值為2-4;PA++表示PPD數值為4-8;而PA+++則表示PPD數值大於8。

IPD、PPD

這兩種常用於歐美防曬產品的防曬指標,IPD 代表立即性曬黑,意指在照射 UVA 後皮膚立即變黑。PPD 則是持續性曬黑,指皮膚產生持續 24 小時以上的變黑現象所需的時間,與不使用防曬產品時所需時間的比值。以一般人曬 10 分鐘陽光會出現持續性曬黑為例,則 PPD 10 的防曬產品可以將曬黑時間延長至 100 分鐘(PPD 10 = 10 分鐘 × 10 倍 = 100 分鐘)。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的蔡文騫醫師補充道,除了常見的SPF和PA標示外,還有以星星符號或UVA標章作為防曬劑的標示。食藥署也提醒,選擇防曬劑時應考慮活動環境及曝曬程度。如果活動屬於長時間的戶外曝曬,則需要選擇SPF和PA標示較高的防曬劑。而在日常生活或上班通勤中,選擇SPF30的防曬劑就已足夠。

分級SPF數值
(UVB效能標示)
人體試驗(in Vivo)標示
(UVA效能係數)
體外試驗(in Vitro)標示
(UVA效能係數)
 
2-15PA+ 
15-30PA++★★ 
30-50PA+++★★★室內、短時間戶外活動
最高50+/50plusPA++++★★★★海邊、長時間戶外運動
防曬乳防曬係數標示一覽表

【看更多:日飲檸檬汁胃病加劇手癢發黑!10蔬果吃錯皮膚發炎還容易曬黑】

防曬乳擦多少才有效?需要補擦嗎?

防曬乳的用量千萬不要太省!皮膚科醫師王宣甯表示,皮膚科醫師普遍建議使用SPF至少30的防曬霜,這樣可以有效阻擋97%的太陽UVB射線。由於許多人僅塗抹到防曬霜建議用量的20%至50%,因此在戶外活動時,即使是陰天、出汗或游泳等情況下,建議每2小時重新塗抹一次防曬霜。對於室內工作的上班族,則一般建議在中午補擦一次即可。

行曬乳的用量也需特別注意。王宣甯醫師舉例指出,為了保護臉部及脖子,所需的防曬乳用量大約為2.5個指節的長度,這相當於擠出兩隻手指的長度。

食藥署也提醒,補擦防曬乳之前,應先清除皮膚上的油脂、汗水及污垢,然後再均勻塗抹。在塗抹時,應特別注意耳朵、脖子、鎖骨、胸口、脖子後方及指縫等細節。如果使用噴霧型防曬,記得用手輕輕推勻。如果臉上有彩妝,可以採用輕拍的方式來補擦防曬劑。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參考資料: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