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已成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戰。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65歲以上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其中阿茲海默型佔大多數。面對日益嚴峻的失智症問題,近日傳來振奮消息:一款具有改變病程效果的阿茲海默症新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為患者與家屬帶來新的希望。
20年來首款突破性治療藥物!能有效除患者腦中類澱粉沈澱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今(19)日於「113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宣布,這款單株抗體藥物不同於以往僅能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而是能減緩甚至停止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首次實現真正的病程改善效果。徐文俊理事長表示,這是20年來首次有新藥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突破性進展。
徐文俊理事長指出,上次出現阿茲海默症藥物已是2013年,但當時的藥物僅能做症狀治療、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如今新藥品做出重大突破,為首次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改善病程進行治療的藥物。雖然對於已經凋零、死亡的細胞無法挽回,但可以延緩其他神經元細胞的死亡。
根據徐文俊理事長的說明,此藥已於2023年7月在美國獲准上市,適用於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藥物透過靜脈注射方式,能有效移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沉澱,從而延緩神經元死亡。臨床試驗顯示,每2週施打一次,連續使用18個月,可延緩5至7個月的病程退化,部分患者甚至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
同時帶有2個APOE4基因者使用新藥副作用風險較高
然而,新藥也伴隨一定風險。徐文俊理事長指出,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水腫或出血副作用,尤其對同時帶有兩個APOE4基因的患者風險較高,因此台灣的藥證將此類患者排除。使用此藥需經腦脊髓液檢查或類澱粉正子攝影確診阿茲海默症,並進行基因檢測以確認適用性。然而,目前相關檢測與治療費用須自費。以美國價格為例,患者每年藥費約新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檢查費用則約7萬元,對家庭經濟負擔不輕。
阿茲海默症不再是絕症!及早檢查有望逆轉病情
徐文俊強調,這款新藥的問世,將使阿茲海默症不再被視為絕症,患者和家屬應該勇於面對檢查,及早接受治療。他呼籲社會避免污名化失智症,並尊重每位患者的人生價值。面對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相關症狀時,務必盡早就醫,因為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帶來更好的病程管理效果。隨著新藥的加入,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前景正逐漸明朗,值得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與推動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