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事件頻傳,30歲以下罹患結直腸癌的比例屢見不鮮,甚至佔了總患病率的10%。過去罹患大腸癌的族群多為30-50歲,且多為有長期抽菸、喝酒習慣的男性;相較之下,年輕女性罹患腸癌的案例較少見,但近期卻有增長的趨勢,其實腸癌年輕化的現象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大有關聯。
炸物、熬夜、菸酒及久坐不動都是腸癌年輕化原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糠榮誠在健康節目《聚焦2.0》中分享兩名同樣是28歲,無癌症家族病史的女性,卻雙雙確診大腸癌第三期。糠榮誠醫師指出,第一名患者在知名補習街工作,本身有便秘多年的困擾,下班後又愛買一包鹽酥雞回家吃,平時又愛熬夜不睡覺,常常拖到凌晨1點多才睡。這樣的生活型態才持續一年多,就在某天發現大便有血,經大腸鏡檢查和手術,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
而另一位28歲女性則是在舞廳當服務生,本身有抽菸習慣,且工作時看到客人沒喝完的威士忌,還會覺得可惜將它喝掉。如此工作1年多後,突然感到上腹疼痛,就醫後同樣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糠榮誠醫師解釋,大腸癌的形成有三大主因:第一為腸黏膜受損;第二為攜帶致癌基因;第三為長期接觸致癌物質。這兩位年輕患者雖然年紀輕輕,但可能本身帶有致癌基因,且腸黏膜已受損,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喜愛油炸食品和烈酒,最終才導致息肉,甚至癌變的發生。
根據啟新診所衛教資料顯示,吸菸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7成,因為菸害不但會影響腸壁分泌黏液的功能,影響腸道菌相生態;吸入體內的菸化學成分還會產生自由基,造成大腸息肉及息肉病變。
除了大家熟知的菸酒會導致大腸癌之外,容易被忽略的隱形危險因子—久坐,也可能導致大腸癌!現在年輕上班族多習慣久坐,身體運動量不足,又無規律運動的習慣。然而,有21-25%的大腸癌肇因於運動量不足,因為體能活動可以提升免疫力,降低腸道發炎的機會,進而減少息肉發生機率,減少大腸癌發生;另外,運動也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同時降低大腸癌發生的風險。
另一方面,熬夜習慣也是造成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資料顯示,在有息肉的上班族中,一週有3天以上熬夜到12點以後才睡的人高達70.6%,較未患息肉者多了13.3%,而有腸息肉上班族的睡眠時間也普遍較短,當中未睡滿6小時者佔比66.5%,較未罹患腸瘜肉者多了12.8%
看到血便以為痔瘡破裂?痔瘡和大腸癌造成的血便有何區別?
糠榮誠醫師提醒,許多人會誤把腸癌引起的血便當成痔瘡,實際上兩者有明顯不同。痔瘡通常發生在肛門口約1公分處,血便為鮮紅色,且多發生在排便後;然而,腸癌引起的血便則呈現暗紅色,與糞便混合在一起。如果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豐榮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鄭智勇曾受訪指出,痔瘡破裂所造成的血便通常呈現鮮紅色,鮮血會沾附在糞便表面,嚴重出血時是一滴一滴的流血,與大便是分離的,甚至會噴濺馬桶,或是在衛生紙上留下大片血跡。
相較之下,大腸癌所造成的血便通常呈現「暗紅色」,因為氧化過的血與糞便混合在一起,有些糞便表面會有透明黏液,出血量不大且沒有持續現象。不過醫師也提醒,並非鮮紅色的血便就一定不是大腸癌,若是腫瘤長在直腸末端的「低位直腸癌」,就可能出現鮮紅色血便,呼籲大家若發現有血便,就應該立即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