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一天不玩手機遊戲,就不自在的「低頭族」?甚至脖子變成了「烏龜頸」也沒關係?小心染上了「手機遊戲成癮症」!如果擔心自己或家中的孩童是否有手機遊戲成癮的情形?可利用國衛院發表在國際心理學頂尖期刊《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群網路》(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Networking)的評估方法,利用文中的4個問題或手機下載app就可檢測,非常方便。
什麼是手機成癮症?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一修訂版(ICD-11)的「精神、行為與神經障礙條目中,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這是因為有些人玩了網路遊戲後,個性變得孤僻、冷漠,甚至對於家人或親友產生了暴力行為,或是影響了生活作息,無法好好的上課或上班。出現這些現象的網路成癮者,就可能有精神問題。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症」類型特別值得關注,這也和現在人機不離身的習慣有關係,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覺得自己或親友手機成癮嗎? 來自我檢測看看吧!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發展出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Problematic Mobile Gaming Questionnaire, PMGQ),這套自陳式評估量表將提供手機使用者,針對最近三個月接觸手機遊戲的情形進行自我評估。
4題簡式版本如下
研究發現,若是簡式版本的得分高於10分以上,就需注意可能有手機遊戲成癮的情形。林煜軒醫師補充說明,要判斷使用者是否有手機遊戲成癮的跡象,除了以手機使用時間來判斷之外,使用者是否出現成癮的典型反應也是評估的重要指標。林煜軒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運用這套評估量表來提早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潛在族群,同時搭配由林煜軒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手機程式「Know Addiction」來瞭解手機使用時間的具體情形,並透過該程式的自動提醒功能,讓使用者進行手機使用的健康管理,讓國人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之餘,也能建立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三成學生手機儲值消費 師長需關心!
研究結果也發現,屬於手機成癮情形的使用者,除了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同時跟著提高。研究進一步發現,在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中,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呈現明顯的差別,國小學童為21.4%,國中生為36.3%,而高中生則高達42.2%,皆明顯高於一般學生的手機遊戲消費情形,值得家長與師長多加關注。
《期刊小檔案》
《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群網路》(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Networking) 是一本經同行評議的頂級期刊,旨在進行權威性研究,以了解當今社交網絡實踐(包括Twitter,Facebook,互聯網游戲和商業)的社會,行為和心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