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心理精神鬼月「恐鬼症」發作陷恐慌、...

鬼月「恐鬼症」發作陷恐慌、失眠危機?醫:3種原因容易致病

【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周伯翰醫師】

28歲的竹科工程師,平時容易緊張,小時候就不喜歡去比較陰暗的地方,也會盡量避免晚上外出。5年前孩子出生後,太太為了方便照顧小孩,開始分房睡,此後工程師每次睡覺時就會異常緊張,腦海出現曾經聽過、看過的各種鬼故事內容,需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每年到鬼月時,失眠會更惡化甚至出現恐慌發作情形,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影響工作表現,也常因要求太太陪睡而吵架,夫妻感情不佳而有憂鬱症狀,於是求診身心科。

新竹身心科周伯翰醫師指出,經NIRS腦功能檢測後,發現患者罹患「恐鬼症(Phasmophobia)」,導致前額葉功能下降與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圖),在接受藥物治療與夫妻諮商後,大腦功能與症狀逐漸改善,也慢慢克服晚上的恐懼了。

- 廣告 -
周伯翰醫師表示,患者經藥物治療與夫妻諮商後,大腦功能與症狀逐漸改善。

周伯翰醫師表示,恐鬼症是畏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對於恐鬼症患者來說,他們對於超自然現象和鬼魂會非常害怕,甚至只要提到鬼故事、鬼屋或恐怖電影,就會感到異常恐懼。常出現的症狀包括恐慌發作、過度緊張焦慮、肌肉緊繃、失眠,且會盡量迴避讓他們聯想到鬼的場景,害怕獨處、害怕黑暗,腦中常會回想靈異畫面。

常見的恐鬼症病因包括:基因遺傳、童年創傷、宗教信仰等。腦功能研究顯示這類患者的前額葉功能較差,導致沒辦法有效處理恐懼的刺激。周伯翰醫師補充,怕鬼也常出現在許多幼童身上,但是多半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會逐漸自然消失。

治療恐鬼症常見的方法包括:漸進式暴露療法、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方面可以使用增加大腦血清素藥物治療,改善前額葉功能與恐慌焦慮症狀;尋求正規宗教方面的協助,如傳統常見的收驚、告解、配戴護身符等,也具有「心理支持」的效果;此外,建議患者平時多做放鬆訓練,如冥想放鬆,與補充色胺酸、EPA來穩定自律神經。


關於作者: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周伯翰醫師

醫師簡介

周伯翰醫師

現任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院長

經歷

  • 哈佛大學聘任 助理研究員
  • 東京大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部 主治醫師 
  • 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主治醫師

專長

近紅外光(NIRS)腦功能檢查、難治型憂鬱症評估、經顱磁刺激rTMS/TBS治療、非侵入式腦刺激治療、藥酒癮、睡眠障礙、緊張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妄想、幻覺、躁鬱、憂鬱、疑心、思覺失調症、記憶與認知功能障礙、失智、腦科學、心理諮商、身心醫學與營養醫學等。

- 廣告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