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C
Taipei
星期三, 12 2 月, 2025
首頁心理精神每天走1000步就有效!研...

每天走1000步就有效!研究:每多走千步減少9%憂鬱症風險

隨著科技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對的壓力日益增多,憂鬱症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規律的體育活動可以顯著改善心理健康狀態;但具體到日常生活中,究竟需要多少體力活動才能有效預防憂鬱症,一直是公共衛生研究的焦點。

過去大家常聽到「一天一萬步」可以對身心有全面的益處;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體力和心力可以完成一天一萬步的目標。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走路的步數和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成正比,且只要走1000步就會看到有顯著效果。

根據美國《CNN》報導,一項於2024年由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大學健康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布魯諾・畢佐澤羅・佩羅尼博士(Dr. Bruno Bizzozero-Peroni)及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新研究指出,無論活動類或強度如何,都是預防憂鬱症的有效策略。

- 廣告 -

該研究為薈萃分析,回顧了96000多名成年人的33項研究,研究團隊整理了2024年5月之前,所有使用計步器客觀記錄「每日步數」的研究。這些研究中,27篇屬於橫斷面研究,3篇是固定連續樣本研究,以及3篇前瞻性世代研究。這些研究的平均追蹤期間從1.8年至7.4年不等,涵蓋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及大洋洲的13個國家,近10萬名18歲以上的參與者,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大約為55:45。

橫斷面研究的結果表明,相較於每日步數少於5000步的對照組,每日步數在5000至7500步的人群中,憂鬱症狀的風險降低了17%;而步數超過7500步的人群,憂鬱症狀的風險降低了27%。而來自前瞻性世代研究的統合分析顯示,每日步數超過7000步的人群相比於少於7000步的對照組,憂鬱症狀的發生風險減少了31%。此外,每日步數每增加1000步,憂鬱症狀的發生風險進一步降低9%

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元暉曾撰文表示,此研究的結果可以解讀,就算只是少量的身體活動,也與憂鬱症狀發生風險降低有關,至於身體活動如何影響憂鬱症狀的發生?可能的機制包含身體活動減少發炎反應、活化中腦邊緣系統的獎勵路徑、增強神經可塑性、調節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神經內分泌回饋。

另外,也有人提出,由於這些活動可以促進自我心理健康和社會人際互動,因而減少憂鬱症的發生。無論如何,這些活躍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是調節和強化這些路徑的關鍵因素。

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兼助理教授卡梅爾崔(Dr. Karmel Choi)表示,研究數據表明,每天走的步數越多,憂鬱症狀就會越少。過去我們常聽說每天走10000步對健康是有好處的,但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即使只走7000步,似乎也能帶來更好的心理健康;此外,令人振奮的是,即使每天只走1000步,也可以降低9%未來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專家們指出,步數可以作為衡量身體活動的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指標,尤其適用於步行或跑步等運動,但哈佛醫學院的卡梅爾崔教授解釋,專家們近期致力於擴大體能訓練範圍,讓每個人能夠更靈活地滿足鍛鍊動機,但同時也提醒,儘管步數可以有效捕捉某些類型的運動,但不太適合捕捉瑜珈等其他形式的活動。

有關於運動對身心有益的說法,目前比較普遍的是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活動,但卡梅爾崔教授表示,無論是步數或是時間,心理健康的文獻始終表明,一定程度的運動總比完全不運動好,因此選擇對自己最有激勵作用的指標即可。

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心理健康服務機構 「Spring Health」 聯合創辦人亞當・切克魯德博士(Dr. Chekroud)在2018年曾對120多萬名美國人進行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其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狀況更佳。

根據一項於2016年發表於《心理學與健康》(Psychology & 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越享受鍛鍊身體的過程,就會越有信心克服鍛鍊障礙,這意味著只要越享受過程,就更有可能會堅持鍛煉計劃。

除了走路、跑步之外,另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指家,瑜珈、太極、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等多種類型的運動,在治療憂鬱症方面也表現出與心理治療一樣強的療效。


參考資料: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