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頁圖①是神經病理學家謝佛(V. F. Shefer),對照平均年齡77歲、正常老化者的腦、失智症(痴呆)高齡者的大腦,以及二十幾歲(正確來說是19歲到28歲)年輕人的腦,比較神經細胞減少的比例。一旦神經細胞減少,腦就形同萎縮。
順帶一提,腦各部位的功能,大致可區分如下:
◎額葉・額極⋯⋯自發性、幹勁、轉換情緒。
・前運動區⋯⋯創意、控制情緒、幹勁。
◎顳葉・葉聯合區⋯⋯上半部負責藉由聽覺理解詞彙(掌管言辭理解的顳葉,在左腦或是右腦因人而異,通常以左腦居多。優勢的一邊稱為「優勢半球」),下半部則負責識別型態(像是看到別人的面孔時,區分是誰的臉)。
◎枕葉・視覺區⋯⋯理解視覺資訊。
◎海馬迴⋯⋯儲存記憶。
從圖①中也可以看出,即使是正常老化,腦各部位的神經細胞也會逐漸減少。
額葉之中,「前運動區」在正常老化時會減少22%,失智症的話會減少36%,正常老化和失智症之間落差甚大,但「額極」卻幾乎沒有差異,正常老化時減少28%,失智症的話會減少31%。
相比之下,枕葉在正常老化之下會減少13%,程度不大(失智症時減少20%)。枕葉有塊區域與視覺相關,若此處有部分受損,那麼即使眼睛看得見,也無法辨識空間,了解文字的意思。但與額葉相比後可知,神經細胞的減少比例少很多。換句話說,即使上了年紀,理解視覺資訊的功能也不會下降。
比較起來,掌管理解言辭和識別型態的顳葉,正常老化之下會減少23%(失智症會減少42%)。也就是說,理解言辭和辨識型態的功能,比視覺資訊還要早衰退。
雖然這張圖沒有畫出來,但有資料指出,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在正常老化之下會減少約20%,而且萎縮的時間會晚於額葉。
從以上可知,正常老化之下的額葉,尤其是額極的減少程度會很大。換句話說,當年歲漸長,會先出現自發性的幹勁衰退,和無法轉換情緒的狀況,之後才會出現「記憶變差」或「重複做同一件事」的問題。人類的腦會隨著老化,從掌管情緒的額葉開始萎縮──這也是我身為臨床醫生,接觸眾多的高齡者,透過幾千張電腦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的照片,觀察年長者的腦之後實際的感受。
本文摘自
《人,從情緒開始老化:比起運動和飲食,額葉年輕更能抗老。》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 和田秀樹 / 大是文化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