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腦中風後 肢體痙攣 該怎麼...

腦中風後 肢體痙攣 該怎麼辦?專家建議:治療三選擇!

60歲王媽媽去年12月腦中風後,右側下肢感到疼痛萬分,而且因為肢體嚴重痙攣,無法控制腳掌動作,腳掌一直如同拖把般拖地,使得腳趾反覆摩擦而破皮,無法行走需要王先生的協助下,進行洗澡、穿衣等日常動作。這是常見的腦中風後肢痙攣的病例。

四成慢性中風患者出現肢體痙攣

台灣35歲以上人口腦中風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預估台灣每年有三萬人發生腦中風。台灣腦中風學會指出,台灣35歲以上人口約有十五至二十萬人罹患中風。根據研究,約有四成慢性中風患者會出現肢體痙攣症狀

疾病成因與症狀

當腦細胞壞死,導致大腦的功能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受影響的那一側肢體張力變強,進而讓肌肉緊繃及關節活動度受限。當肢體出現這種情形時即稱之為「痙攣」。痙攣的嚴重程度從輕微的肌肉緊繃到嚴重疼痛或不自主的肌肉痙攣,都可能對患者日常活動造成顯著影響。常見症狀包含肩膀內收、手腕彎曲、拇指握拳、腳趾向下蜷曲等。

- 廣告 -

治療三選擇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醫師說明,像王媽媽這類的腦中風後肢體痙攣患者,若沒有接受妥善治療的話,會因為肌肉緊繃及關節活動度受限,再加上可能患部清潔不易,導致感染或潰瘍,甚至導致關節變形等問題。因此,建議患者可以經由醫師評估,選擇藥物治療、肉毒桿菌素治療或侵入性治療。

藥物治療:常見的是口服抗痙攣藥物,多使用於中風後肢體痙攣輕度患者。中重度患者服用劑量較大,易出現嗜睡等副作用,因此較不適合中重度患者以此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肉毒桿菌素治療:肉毒桿菌素的功能在於,阻斷過多的神經傳導物質於大腦、脊髓、對於肢體的不協調作用,以減少肢體痙攣的嚴重程度。須由專科醫師評估每一位患者各部位張力的強弱來調整藥物使用的劑量,一次施打的藥效可維持3-6個月。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持續復健治療上肢6個月以上或下肢3個月以上的患者,可與神經科或復健科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

侵入性治療:侵入性治療指得是實施手術治療,例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而脊髓管內注射肌肉鬆弛劑乃針對嚴重型痙攣患者,較不適合中風後單側肢體痙攣患者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