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中醫中藥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時節...

二十四節氣:立冬 立冬時節的養生筆記!

11月7日早晨6:59進入「立冬」節氣,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十月節。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堅也。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拆』,古語又云:「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也體現出古文中「冬」亦有「凍」的意涵。在這個作物收藏入庫、動物藏匿冬眠,容易寒邪入侵的節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養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立冬節氣解析

每年當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日曆為11月7~8日間,就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就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因節氣本質為農耕規律,會因緯度及地勢高低有所出入,立冬之時高緯度及高海拔區域,降水見少、水逐漸結冰,農耕進入越冬期

古人將一個節氣中分為三候,「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而立冬三候的「一候水始冰」;是指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簡單來說就是立冬的前五天,在高緯度或高山區域可看到水結成冰。立冬「二候地始凍」;這是說在立冬的中期,冰壯為凍,地凍為凝結的現象;而立冬「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就是到了立冬的末期時,雉雞等類的走禽冬藏,而蜃這類的大蛤卻頻頻出現,所以古人認為雉雞到立冬後,就入水便變成大蛤了。

- 廣告 -

俗諺:「冬令進補 三春打虎」 立冬補冬怎麼補?

農曆十、十一、十二月稱為冬三月,而立冬在時節上為秋冬交替際,陰氣盛而陽氣衰,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在中醫理論中,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體內陽氣生機的勃發作準備

冬季於五行中屬水、五臟中屬腎、五氣中屬寒。《黃帝內經》:「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冬季養生,應順天地收藏之勢,防寒抗燥、潤燥養陰、護陽補腎為重,並以溫補、減辛增苦為宜,先健脾胃,以防「虛不受補」。可食用麻油、枸杞、核桃仁,大棗,堅果、龍眼肉、紅棗、桂圓、香菜、牛肉、羊肉和黑芝麻、黑豆等食物

立冬作息起居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而《金匱要略》也提到:「冬夜伸足臥,一身俱暖」。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養精蓄銳。而冬季作息起居,應道法自然,順應避寒藏暖,早臥養陽氣,晚起養陰氣,最好帶日漸升起,陽氣生發後再起床,藏養陽氣

立冬艾灸養腎

孫思邈 《攝養論》云: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艾灸以養腎臟。《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而中醫理論認為,溫補莫過於艾灸,因艾灸能藉艾草具有溫經散寒之功,以灸療法使其溫熱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可以通經及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所以,用艾灸通利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這些和腎臟有關的經絡穴位,可收養腎之效

立冬忌宜

《攝養論》:「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苦,以養腎臟。無傷筋骨,勿泄皮膚。勿妄針灸,以其血澀,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損人血脈。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豬肉、蓴菜,衰人顏色。」《本草》則曰:「冬月不可多食蔥,令人發疾。」因此,在飲食上要避免辛辣之物以及生椒、生薤、熊、豬肉、蓴菜、蔥應多注意!

延伸閱讀
二十四節氣:小雪 小雪時節的養生筆記!
二十四節氣:大雪 大雪時節的養生筆記!

- 廣告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