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C
Taipei
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生醫新知疫苗 問題頻傳! 專家揭開...

疫苗 問題頻傳! 專家揭開疫苗安全面紗

疫苗 安全性問題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每年只要有疑似藥物不良反應事件通報,就會估據媒體版面、抓住閥聽人眼球,令人想問疫苗真的可靠性為何?倘若疫苗真的這麼不安全,為什麼感染科和小兒科醫師都鼓勵大家接種疫苗?

不良事件 ≠ 不良反應不良事件應改名「疑似不良事件」

長庚紀念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疫苗安全要看時序性和因果,簡單來說,在時序上有相關性,例如打完疫苗後發生症狀,應該稱為「不良事件」,確定了因果關係、的確是由接種疫苗疫苗引起的,才稱為「不良反應」,前者是疑似,後者是確認,兩者不該混為一談,不良事件也絕不等於不良反應

死疫苗48小時內就有症狀超過時間就無直接相關

黃玉成醫師進一步舉例,所有的疫苗可以大致分成活的疫苗(活性減毒疫苗)和死的疫苗(不活化疫苗),死疫苗像是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打完後局部很快就可能出現腫、痛和身體倦怠,症狀很少超過48小時才發生;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約有1%機率會在48小時內發燒,所以超過48小時以後才出現的症狀,大多跟死的疫苗無直接相關。

- 廣告 -

活疫苗通常不會立刻有反應最快1周後才出現症狀

至於活疫苗像是MMR(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卡介苗、水痘等,這類疫苗就像病毒進入人體,會有潛伏期,所以症狀通常較晚發生,MM可能在打完的1周後才會出現發燒症狀,此外,也有少數血小板低下症水痘則通常是5-26天後才出現症狀;依醫囑接種卡介苗可能出現腋下、頸部淋巴結腫脹。

我國卡介苗骨炎、骨髓炎發生比率約百萬分之55,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病年約為接種後6個月至2年,因此對於接種卡介苗之幼童成長至2歲至3歲間,若發現幼童出現骨炎、骨髓炎的症狀(例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宜至小兒科進行診療評估,經過醫療照顧後,幼童多半能恢復正常生活。。因此打完活疫苗如果立刻出現症狀,通常可能與疫苗無直接相關。

卡介苗較多不良反應 但可防重症腦膜炎仍建議施打

雖然卡介苗的不良反應看似較嚴重,也是通報預防接種救濟的常客且幾乎9成都會通過給付,但黃玉成強調,卡介苗還是有接種必要,因為可以預防小朋友感染結核菌腦膜炎和瀰漫性結核菌感染,這兩種嚴重疾病如果不打疫苗,患病機會大增,兩害相權取其輕,因此以疾病嚴重度和盛行率來看,依醫囑接種卡介苗有其必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至2035年達結核病盛行率在每10萬人10人以下的全球目標,台灣自十年減半計畫起始到107年從每10萬人60〜70人,盛行率降至約40人,但也還未達到W的目標,所以還是須持續努力邁向結核病消除之最終目的。

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延燒!2020年度 10大疫苗新聞 新冠疫苗相關過半數!
GBS、史蒂強生症候群 不一定和疫苗有關

6大藥物不良反應 您知道幾種?
驚傳南韓接種流感疫苗已有48人死亡  疾管署:國人勿恐慌!
吳宗憲:後悔打疫苗!南韓流感疫苗死亡事件已達59起 陳時中親自說明:台4死亡事件與注射流感疫苗無關!
牛津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傳脊髓炎不良反應後又重啟測試!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