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Taipei
星期六, 19 4 月, 2025
首頁心理精神睡不著覺好緊張!醫示警「睡...

睡不著覺好緊張!醫示警「睡眠焦慮症」恐陷入失眠惡性循環

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周伯翰醫師

36歲的陳姓工程師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最近因工作壓力暴增,經常到睡前都還想著工作,開始產生失眠症狀。最初,他嘗試服用安眠藥,發現藥效時好時壞,漸漸地,他每到下班就開始擔心晚上是否睡得著,躺在床上也會一直起來看時鐘,計算自己躺了多久還沒睡,最後,加大劑量地吃安眠藥越仍無法穩定入睡。前往身心科就診,才發現並非單純失眠,而是患上了「睡眠焦慮症」。

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醫師指出,近期因「睡眠焦慮症」求診的人數明顯增加,許多患者因害怕失眠,反而讓自己的焦慮情緒持續加劇,形成惡性循環。以陳姓工程師為例,使用血清素藥物合併睡眠認知行為治療,約莫一個月左右,患者的睡眠症狀就會明顯改善。

- 廣告 -

根據周伯翰醫師解釋,睡眠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往往屬於急性子、要求完美、容易緊張的個性。通常患者在累積幾次失眠經驗後,會開始對「睡不著」產生恐懼,導致每晚躺上床時,就會不自覺擔心「今天會不會又睡不著?」,這種焦慮情緒讓身體進入高度警戒,使得入睡更加困難,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 個性急性子、容易緊張焦慮
  • 過度執著於失眠:一到晚上就開始擔心睡不著覺,睡前會更緊張。
  • 每次睡前都會回想起過去失眠的經驗而擔心害怕。
  • 躺在床上會不斷看時鐘確認自己躺床時間。
  • 服用安眠藥物,效果卻不穩定,助眠效果時好時壞。

許多患者會選擇服用安眠藥來解決失眠問題,但周伯翰醫師提醒,如果是因「睡眠焦慮症」導致的睡眠障礙,單靠安眠藥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焦慮加劇,導致劑量越吃越高。那麼,該如何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呢?

  1. 藥物治療:通常會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藥物,緩解患者白天的恐慌與焦慮,降低入睡時的緊張感。另外要注意有些抗憂鬱藥物會影響睡眠,建議盡量白天服用,避免越吃越失眠。
  2. 心理治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iCBT)建立正確的睡眠觀念與衛教,改善患者對於失眠的災難化思考,打破「失眠恐懼→更焦慮→更失眠」的惡性循環。
  3. 生活方式調整:睡前四小時不劇烈運動、減少喝咖啡因飲料、午睡不要睡太久、躺在床上不要划手機、黃昏後盡量不要睡覺、睡前兩小時不要抽菸、睡前也減少大量進食等。

睡眠焦慮症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但卻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周伯翰醫師提醒,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因擔心睡不著而焦慮不已,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與情緒,建議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評估,透過藥物、心理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找回穩定的睡眠品質。


關於作者: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周伯翰醫師

醫師簡介

周伯翰醫師

現任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 院長

經歷

  • 哈佛大學聘任 助理研究員
  • 東京大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部 主治醫師 
  • 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 主治醫師

專長

近紅外光(NIRS)腦功能檢查、難治型憂鬱症評估、經顱磁刺激rTMS/TBS治療、非侵入式腦刺激治療、藥酒癮、睡眠障礙、緊張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妄想、幻覺、躁鬱、憂鬱、疑心、思覺失調症、記憶與認知功能障礙、失智、腦科學、心理諮商、身心醫學與營養醫學等。


參考資料:

總想吃炸物?小心身體「過勞警訊」醫曝缺「3營養素」會渴望特定飲食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加入好友
追蹤ig

- 廣告 -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Captcha verification failed!
CAPTCHA user score failed. Please contact us!

熱門新聞